第(2/3)頁 在嵇無銀的訴說下,呂頌梨明白了事情的始末。 蜀郡錦城以蜀錦聞名。另外,還有云錦、蘇錦、壯錦與之齊名。 此四大名錦常被列為貢品。朝廷每三年一選,選中的獲利貢錦名頭。 以往都是四大名錦,輪流坐莊。 先前,因康成帝喜愛蜀錦,蜀錦幾乎連年拔得頭籌,另外三家常常陪跑,甚至連做為四大名錦之道的云錦都遭遇冷落。 這些年每年皇家內廷都要采購大量的蜀錦,世人也趨之若鶩,蜀錦價格接連看漲。 這讓整個蜀郡以及周邊與錦緞相關的產業蓬勃發展,而原料蠶繭生絲,也成了當時最走俏的商品。 相關作坊更是加足了馬力來生產和制作蜀錦,甚至不惜和錢莊借貸,這些年,一個個都賺得盆滿缽滿。 康成帝駕崩后,蜀郡尤其是錦城這邊的商人也曾猶疑過,蜀錦貢錦的名頭有沒有可能會被換掉。 但天和二年,皇家內廷依舊照常采購他們的蜀錦做為貢品,這讓蜀郡商人們都松了一口氣,然后便是接著奏樂接著舞。 天和三年,也是蜀錦作為貢錦的最后一年,明年會重新選拔,蜀郡的商人們都卯足了勁,想趁著今年大掙一筆。 “變故就發生在最近,蜀地當時有小道消息稱,皇后喜蘇錦,不喜蜀錦,今年的貢錦要換成蘇錦了。” “一時間,激起千重浪。與蜀錦相關的絲織品價格急轉而下,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低迷價格。” 呂頌梨聽下來,只有一個感覺,蜀郡這是被人做局了?不對,還有蘇錦的產地姑蘇! 做局者分明是想兩邊通吃。 不用嵇無銀再往下說,呂頌梨已經猜到了,在這樣的局勢下,幕后的做局者,接下來有兩步操作。 在姑蘇的操作,必然是將布局前悄悄低價收購的生絲蠶繭以及蘇錦,高價賣回給當地的商人。 當地的商人即姑蘇商人應該也聽到了蘇錦有可能成為今年貢錦的流言,看到有利可圖,必然會心甘情愿地接盤。 而蜀郡這邊,眼見流言越傳越真實,錢莊肯定坐不住了。因為如果進貢這件事情黃了,從他們這里借貸出去的錢款就收不回來了。他們肯定會自救,去找各位東家要債。 在這種氛圍下,有人憋不住了,開始低價甩賣拋售手中的蜀錦,以及生絲蠶繭等原材料。 這個口子一開,后面就止不住了,市場信心瞬間瓦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