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康成帝剛到沒多久,擂臺賽便開始了,畢竟皇帝的時間是寶貴的,不好讓他久等的。 擂臺上,大儒張雍很快宣布,“今日的辯題是:唐虞之治,難乎?” 不出意外,范泉拿到了反方立場。 呂德勝撇嘴,口氣可真大!竟敢以一介書生之身論政治清明之難易。 其余大臣大多數也是和呂德勝一般的心理,覺得這書生狂妄。 呂頌梨看到這個辯題并不意外,先前第六輪擂臺賽時,就給出了幾個備選的辯題,唐虞之治便是其中之一。唐虞之治指的是上古政治清明人民康樂的理想時代,相當于問在本朝實現政通人和的盛世難不難? 呂頌梨將擂臺賽的辯題重新捋了一遍,先前已經辯過人性本善人性本惡、成家立業孰先孰后、忠孝能否兩全、知難行易還是知易行難,最后是‘可否以成敗論英雄’。仔細地思索,便能發現,這里辯題是有一定的邏輯在的,它們是循序漸進的。 這一組辯題將人才的一個成長的過程給高度地概括了,這些人生磨煉都經歷了,其中還能在成長中做到知行合一,那么,這個人才就能做官了。更別提,那句學而優則仕。范泉在丁憂前已經具備出仕的資格了,只是時運不濟。今天的辯題,他議盛世實現之難易,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一場都沒聽過的人,今天乍一聽,會覺得割裂,并且覺得此人太狂了。 而康成帝很平靜,顯然已經有人給康成帝普及過以往幾場擂臺賽的內容了,康成帝才能一下子就順暢地進入聽眾的角色。 呂頌梨如今細觀康成帝和在場諸位大臣的反應,能得出以上結論。往更深一層想,制定這些辯題的人,對康成帝是有一定了解的。 以上這些辯題,范泉都勝出了。范泉并不都是站在正方的角度的,有時會站在反方的角度,但同樣的巧舌如簧,辯倒對手。加上這些辯題,也符合他的成長規律。由此可以斷定他是一個成熟的人才了,而不僅僅是讀書厲害而已。如果她是康成帝,肯定也愿意來見見這個人的。因為不出意外的話,范泉幾乎已經成為那種拿起來就能用的人才了。 想到這一點,她眼神不自覺地掃過謝湛,心中不禁感嘆,謝趙兩家還是很厲害的,他們兩家聯手打造包裝范泉此人的過程,很有一套。一般人扛不住他們這連環計啊。 心思電轉間,范泉已經和正方立場的辯手站在臺上,開啟了唇槍舌劍的辯論。從他們這個包廂,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擂臺上各人的表現。 范泉在擂臺上慷慨陳詞,呂頌梨凝視去聽,最后抓了一些重點,“唐虞之治,若何之治?圣人用心,將士用命,政者正其身……人力有時窮,繼任者不窮……惟幸吾道不孤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