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67章 看不見的困境-《盛唐挽歌》


    第(2/3)頁

    李林甫臉不紅心不跳的就把牛仙客往死里坑。

    關鍵是,這一切都符合朝廷的規章制度,牛仙客工部尚書的職務再加個差遣“招撫使”,就可以開搞了,根本用不著多麻煩的程序。

    你是朝廷的大臣,六部尚書。讓你去招撫胡人怎么了,是配不上你,還是不想去?

    官字兩個口,別說牛仙客只是個沒有后臺的“老實人”,就算他跟鄭叔清一樣油滑,也逃不過這樣的差遣。

    招撫雜胡在邊疆落戶,成了自然是大功一件,但誰說那些雜胡們就不能看朝廷的使者不順眼,一刀將其剁了呢?

    只能說李林甫整人的手法實在是太高明,令人防不勝防。他都不需要紅臉,也不需要去進讒言,就能把一個朝廷高官給坑死。

    “那就派牛仙客去。不過哥奴,朕覺得,不能立壽王為太子。”

    李隆基忽然轉換話題,面色肅然說道。

    “壽王仁而愛人,乃是太子的首選,請陛下三思。”

    李林甫面色平靜的叉手行禮,看不出心中是如何想的。

    “罷了,此事以后再議。上次你對朕說的,王忠嗣與忠王交往過密,所以不便為龍武軍左軍將軍。朕這兩天想了想,覺得你說得很有道理。

    所以朕將他調離長安,去赤水軍中任職,你以為如何呢?”

    李隆基一邊用手掌撥溫熱的泉水,一邊輕松寫意問道。

    “微臣沒有異議,此舉甚好。”

    李林甫微笑行禮道。

    “方有德上書,建議烏知義為龍武軍左軍將軍,你以為如何?”

    李隆基再次發問。

    “微臣以為,御史中丞李適之,可接替烏知義平盧節度使之職。”

    “嗯,朕也是這么認為的,那你就負責起草詔書吧。”

    處理完了政務,李隆基有些疲憊的擺了擺手,李林甫穿好衣服就離開了湯池,坐馬車返回長安了,一刻都沒有多耽擱。

    不經意之間,他已經把皇甫惟明、王忠嗣、牛仙客、李適之這些人全部都趕出了長安。剩下的,就是用洛陽含嘉倉的事情,慢慢鈍刀子割肉了。

    現在長安的中樞,大半都是他的人,李隆基也默許各路人馬在外公干,不干擾李林甫施政。

    修長安到洛陽之間的運河,改革現有的法律條文,將不合時宜的刪掉,逐漸將租庸調在稅收中的比例降低,慢慢增加戶稅來補齊差額。

    李林甫心中盤算著一件又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租庸調的戶籍,一年比一年假,逃戶一年比一年多。越是逃,加到不逃之人身上的租庸調就越多,然后逃戶就更多,反正賬冊都是假的,地方官吏也是沒辦法。并非每一個地方都如夔州那樣是商埠,可以輕松用商稅補齊差額。

    國家的用度也一年比一年大,府兵番上的比例越來越少,兵部那本賬冊,已經不對士卒的出處用府兵來標定了。統一都是“長征健兒”“團結”這樣的字眼。

    就連龍武軍都不是府兵的構成。

    募兵的軍費一年至少得一千萬貫,占中樞開支的大頭,遠遠超過了開元初年的兩百萬貫。

    李林甫心里想著一件又一件麻煩事,似乎哪一件都不好解決。

    “圣人的攤子鋪得太大了啊。”

    馬車里,李林甫忍不住嘆息了一聲。

    ……

    洛陽城內,鵝毛大雪同樣一片一片的落下。

    此刻鄭叔清站在這座宏偉的糧倉跟前,內心復雜。一肚子苦水不知道要跟誰去發作。

    因為鄭叔清發現他好像被李隆基或者李林甫給坑了,但卻又沒辦法挽回局面。

    還好現在是冬天,不是收糧食的季節,還有時間可以想辦法。若是到了明年初夏還想不到好辦法,那他這個戶部侍郎,就真的當到頭了!

    含嘉倉是大唐第一糧倉,巔峰時期,儲存了大唐一半的國家儲備糧。

    它的的確確是威震四方的巨型糧倉,天下無出其右者,至少曾經是,甚至十年前乃至五年前都是,但現在已經空了大半。

    鄭叔清來的時候,李林甫說是清查糧庫庫存就行了,其他的不用管。結果把那些官員查辦以后,轉運糧食到含嘉倉的任務,就落到他這個戶部侍郎兼轉運使頭上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陆川县| 库伦旗| 余姚市| 凤翔县| 栖霞市| 宣武区| 邵武市| 乡城县| 无极县| 洞头县| 邓州市| 德清县| 金阳县| 大关县| 福海县| 六盘水市| 任丘市| 武义县| 潍坊市| 梨树县| 洪洞县| 桦川县| 浮山县| 个旧市| 顺昌县| 乐亭县| 永吉县| 若尔盖县| 安仁县| 濉溪县| 霍城县| 松潘县| 东平县| 太保市| 黑山县| 谢通门县| 嘉禾县| 师宗县| 永康市| 衡山县|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