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63章 河西事,唯吐蕃而已-《盛唐挽歌》


    第(2/3)頁

    方重勇發現了一個陌生的詞匯。

    “烏朵也叫俄朵。

    是用吐蕃牦牛毛搓捻成粗毛線,再編織成毛辮。

    毛辮上端有一個三寸的套環,使用時將套環套在中指上,中間編一塊巴掌大的橢圓形烏梯,用來放石塊、土塊,末端用羊毛做鞭梢。

    這東西既可以軍用,又是牧民們驅趕牛羊的利器。

    如果要趕牛羊,用手捏住烏朵兩端,烏梯內放上石子或土塊,提鞭揮掄,然后放開一端,石子便飛到幾十丈以至一、二百丈遠外,使頭畜轉換方向。

    牧民使用烏朵的本領高強,有的人打百余丈遠的距離,可以百發百中,所以烏朵不僅用以趕牲口,而且用來驅趕野獸。

    至于吐蕃軍中高手,數十丈內,射鳥雀之眼,彈無虛發。”

    牛仙客不厭其煩的給方重勇解釋,一點高官的架子都沒有。

    烏朵乃是唐軍與吐蕃交戰時,最嫌棄憎惡的武器,沒有之一。石彈是動能武器,打在身上很疼,有盔甲防護也沒用。唐軍士卒們若是四肢被烏朵扔出來的石塊打中,經常會骨折失去戰斗力。

    由此可知,唐軍與吐蕃軍交戰,其實是很兇險的。遠不是古籍里常說的“一漢頂五胡”。更可怕的是,烏朵材料易得,利用離心力甩出去的石塊威力極大,且男女老少皆可使用。

    王忠嗣亦是感慨說道

    “烏朵也就罷了,更有吐蕃貴族人人披甲。此等鎖子甲,包裹全身,只有雙眼露在外面。無論攻城或是沖鋒,皆銳不可當,不懼弓弩。

    吐蕃武備自成體系,并非仿我大唐規制,且皆為自制,不可小覷。”

    這踏馬強無敵了啊!

    方重勇原以為吐蕃應該是跟突厥、匈奴這一類的游牧民族差不多的,沒想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吐蕃軍備竟然如此犀利!

    “吐蕃的技術,雖受我大唐影響,但主要還是來自西域以西的波斯與大食等地。”

    一想起吐蕃人的強悍,牛仙客就忍不住唏噓感慨。

    此時吐蕃帝國大概有一千萬人口,大唐的人口約六千萬。單看人口,大唐占據絕對優勢。

    可是,西域也好,隴右也好,劍南也好,這些與吐蕃交界的地方人口承載能力都是有限的。大唐六千萬人,又不是全線壓上對陣吐蕃!

    因此在局部地段,吐蕃因為地理上的優勢,反而處于主動,甚至是絕對主動的戰略態勢。

    戰役的發起人,往往不是大唐而是吐蕃。

    青藏高原冬季嚴寒難捱。所以吐蕃人也習慣在秋季發動戰爭,只當是在溫暖的區域過冬。

    牛仙客給王忠嗣給方重勇介紹了一下吐蕃的大致情況,你一言我一語的將這幅缺失印象圖給補全了。

    “最要命的是,河西走廊的根基涼州城,就在吐蕃的攻擊范圍內。吐蕃邊疆重鎮新城的吐蕃軍,可以從那邊出發穿過祁連山孔道,直接攻打涼州城,近在咫尺而已。

    涼州城若失,則大唐與西域的聯系斷絕,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亦是與中土聯系斷絕。”

    王忠嗣言簡意賅的告訴了方重勇,此戰的要點在哪里。

    涼州城對于大唐來說,那是重要性比幽州城還高的地方。涼州城若失,則大唐經略西域的戰略就會全盤崩潰。吐蕃的爪牙,就在涼州城不遠的位置潛伏著,這如何不是一件令人擔憂的大事?

    大唐但凡有一絲余力,便會力保涼州城不失。

    看到方重勇被嚇得面色緊繃,王忠嗣哈哈大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吐蕃強,我們也不弱。涼州城有大唐第一強軍赤水軍,其下有戰兵三萬二千人。”

    軍鎮的整體實力另說,只是一個軍就有32000人,在大唐確實是獨一份了,用“第一強軍”來形容并不過分。

    要知道崔乾佑之前待的墨斗軍,兵員實際上也不過數千而已。

    “是的,赤水軍之雄壯,我大唐開國以來未有也。一般軍鎮,兵員不過數千而已,少的甚至只有一千人。赤水軍成立于武德二年,因涼州赤烏鎮有赤水而得名,至今百年歷史了。

    下轄兵員也是大唐軍中最多的,且年年補充滿員。

    而類似周邊鎮守大斗拔谷的大斗軍,兵員不過七千五而已,還經常缺編。因突厥衰弱,涼州城西北的白亭軍兵員更少。”

    牛仙客也解釋了一番。

    大斗拔谷,又叫“達斗拔谷”或“大斗谷”,位置在方重勇前世甘肅民樂縣東南甘、青兩省交界處的扁都口隘路。自古就是甘肅河西走廊通青海湟中的捷徑。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阳县| 临邑县| 浠水县| 廉江市| 昌平区| 德安县| 丰宁| 靖安县| 墨竹工卡县| 垦利县| 大方县| 本溪| 德阳市| 宜君县| 胶南市| 威海市| 抚宁县| 宜丰县| 岑巩县| 牙克石市| 屏边| 团风县| 京山县| 孙吴县| 河南省| 怀来县| 兴隆县| 襄垣县| 金坛市| 中江县| 临桂县| 沈丘县| 蒙阴县| 太仓市| 卢湾区| 北票市| 吴忠市| 井陉县| 扶绥县| 贵港市| 清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