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唐和鹽,百姓不能承受之重-《盛唐挽歌》


    第(1/3)頁

    這篇談談為什么安史之亂以前,絕對不能實行中唐兩稅法背景的鹽政改革(包括劉晏版本的榷鹽法民產官收商運商銷)。

    這篇很重要,與劇情強相關,如果你只想看爽文的話,可以跳過這一篇。

    粟特錦的劇情,我查了一兩天的資料;而鹽稅,我從上本都督開始,斷斷續續,光資料就查了幾個月。

    從第一層來到第二層,再從第二層回到第一層。從天下無鹽稅,到“科學收稅”,再到天下無鹽稅。

    反反復復逐漸深入對鹽稅的各種認識,我現在應該是起點作者里面,研究鹽稅的第一人,曾經在夢里都是怎么在封建時代收鹽稅。

    歷史之所以有魅力,是在于它的不可更改與發人深省,在于拋去紛繁復雜的花俏迷人眼,最后依舊會回歸到它原有的本質。

    揭開美麗的面紗,鮮血淋漓的本質會表露在你面前,這便是歷史。

    按照爽文的套路,小方長大后,“應該”正好遭遇大唐天寶財政危機。小方順勢出手,提出“科學收鹽稅”,部分解決盛唐的財政問題,順便“強勢”上位攝取權力,這應該是“合理”的套路劇情。

    但是很遺憾的告訴各位,如果后續劇情這么寫了,這本書就廢了。

    不算劇透,只是想告訴各位讀者老爺,我這個深度研究鹽稅的起點作者,反倒是不會讓小方在大亂來臨前,搞什么“利國利民鹽稅”。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稅收的本質,就是國家從百姓兜里拿錢出來,用在當權者們想用,或者需要用的地方。

    它的用途或有不同,但從百姓兜里拿錢的本質卻并無不同。

    第一個謬誤大唐前期對于鹽是放任自流的狀態。只有“大聰明”一般的穿越者才知道要給鹽收稅。

    其實不是,唐初鹽稅不僅不放任自流,甚至管得比安史之亂后還要嚴格。而又因為不收稅,而食鹽的開采成本又比較低,所以形成了良性循環。

    因為不收稅,所以鹽價低;

    又因為鹽價低,所以官府在其中無利可圖,讓鹽變成了遠離商品屬性的生活必需品,鹽政基層官員也普遍比較廉潔。

    當差事無利可圖的時候,升官就變成了唯一的利益,這其實是很好理解的一件事。

    還因為鹽價在社會生活中的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一定程度上舒緩了社會矛盾。

    國家居然不知道要收鹽稅,這樣的事情,自李淵在位的時候,就沒有發生過。不是不想收,而是因為各種原因,選擇不收。

    唐代前期的社會安定,無鹽稅的政策功不可沒。穿越者提出要在開元或者天寶年間“科學收稅”,并不能證明“卓爾不群”。

    第二個謬誤安史之亂前,大唐完全不收鹽稅。

    其實不是,自武周時期以來,就在“低水平”運轉。鹽稅不僅在收,而且收的很科學合理,不同性質的鹽礦或者鹽池,收稅的幅度與方式,也都不同。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沈丘县| 贞丰县| 临沂市| 隆德县| 镇坪县| 金沙县| 西林县| 通山县| 奉新县| 晋城| 务川| 铅山县| 图们市| 土默特左旗| 保康县| 青州市| 星座| 沅陵县| 吉安市| 昭苏县| 全椒县| 中西区| 班戈县| 福安市| 丹寨县| 武清区| 成安县| 焦作市| 策勒县| 定襄县| 荆州市| 昌都县| 荔波县| 博白县| 惠来县| 城口县| 左贡县| 平武县| 砚山县| 和田市| 东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