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哼!”朱元璋悶悶的哼了一聲。無疑,朱肅這種“無力回天”的論斷,讓他徹底破了防。 “便是如此,朝中若是有忠臣良將,亦不至于走到亡國這一步!” “那么多領兵的將軍,莫非全都做了亂臣賊子?” “對了,勛貴呢,咱開國,封了那么多與國同戚的勛貴,為何沒人站出來扶保江山?” “莫非他們都斷子絕孫了不成!” 朱肅抬眼看了老朱一眼,心說他們倒不是斷子絕孫了,只是再過個幾年,就要被您親手禍禍的差不多了。 沒幾個香火能撐到明末的。 不過此時老朱正在暴走,朱肅也不敢提這一茬。便避重就輕說道:“那時的大明,已經沒有多少堪用的良將了。” “那時,文官早已掌了重權,不斷打壓武將地位。大明文貴武賤,小兒皆知。武輕文重的風氣愈演愈烈。以至于我大明后期,一個六品的武將守備見到一個七品的知縣,都要打躬作揖,而知縣卻趾高氣揚,不屑還禮。” “武將領兵出征,必受到文官重重制肘。不知兵的文人監軍越過主將胡亂指揮,將領分毫不敢違抗。可若因此招致戰敗,卻由身為武官的將領受過,監軍則最多被申斥一番,板子高高抬起,輕輕放下。” “到了崇禎年間,甚至找不出幾員能統領大軍的武將了。大軍主帥,往往由文官擔任。即便如此,朝中大員們也是極盡忌憚。文官們為排除異己,枉顧朝廷大事,隨意顛倒黑白。黨同伐異,不擇手段!” 朱元璋目瞪口呆。他怎么也沒想到,他的大明在兩百多年之后,會變成朱肅口中的這副模樣! “衛所呢?咱設立衛所,劃定軍戶,能為大明世世代代養出百萬兵馬!便是連年災年軍戶死了一半,剩下的一半,派一只豬當統帥,都足以將那什么李自成、張獻忠之流徹底覆滅了吧?” 朱肅搖了搖頭。“呵……衛所軍制。” “李自成,可就是驛所軍戶出身。” “驛所軍戶?”老朱怒目圓睜。“軍戶有田有業,只要我大明在一天,他們世世代代都有鐵飯碗。又為何要反?” “自明太祖……也就是您那個……之后,衛所軍紀廢弛,士官肆無忌憚兼并軍戶土地,漸成地主。失去土地的軍戶限于戶籍身份,只能世世代代為軍戶,無法另謀生路,漸漸淪為士官奴仆,永世無出頭之日。” “也因此,越來越多的軍戶寧愿逃籍成為流民,也不愿世代為奴。衛所缺員嚴重,十不存一。” “再者,到那時候,軍戶們早不復先祖之勇武了。他們世代務農,又訓練廢弛,哪里懂得行軍打仗?其戰力之低迷,往往幾十流寇,就能擊潰數千衛所軍。” “更兼連年天災,衛所軍戶食不果腹,對朝廷亦是怨念深重。李自成、張獻忠等反賊登高一呼,流民、軍戶竟無不景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