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幾百號人在哪里施什么工?” “他們在挖地下的石頭。好幾百號人不說,還有不少的挖掘機(jī)推土機(jī)和拉石頭的車。” “他們挖石頭干啥?” “我打聽過了,他們挖石頭是給他們南荒鎮(zhèn)的水泥廠送石料。” 聽到這里,石貴榮不屑地道:“讓他們挖就是了,我還以為他們在挖什么金元寶呢。” “他們要是把石頭都挖沒了,我們就沒得挖了。” “咱們這叫石頭村,能少得了石頭嗎?現(xiàn)在蓋房子都用磚,誰還用石頭?咱們的目標(biāo)是在村西頭,而不是在村東頭。” “嘿嘿,榮哥說的也是。” “去吧,別隨便來打擾老子。” “是,榮哥。” 這個(gè)人隨即退了出去,石貴榮又開始閉目養(yǎng)神。 石貴榮是村支書,但村子里的人都喊他榮哥。因?yàn)榇蠹叶己傲诉@么多年了,再想改口也難了。 石貴榮說的村東頭,就是指的那邊荒蕪之地。而村西頭則有一條河,這條河早就干枯了,但干枯之后留下了數(shù)不盡的沙子。 這些沙子就成了石頭村發(fā)財(cái)致富的金元寶。 沒改革開放之前,這條河常年有水,岸邊綠樹成蔭。 這條河也成了石頭村以及附近村子的孩子們最向往的地方。一到夏天,孩子們就到這河里去嬉戲游水。這條河伴隨了石頭村以及附近村子幾代人的成長,也成了這幾代人記憶最深的地方。 隨著改革開放,各地開始大興建筑,河里的沙子就漸漸成了寶貝。 為了發(fā)財(cái)致富,將河里的沙子變成錢,有人竟然在河的上游進(jìn)行了截流,讓河水改了道。 這些年下來,這條河的沙子被挖走了多少,誰也說不清。反正蜿蜒幾十里的沙子都成了河兩岸老百姓發(fā)財(cái)致富的地方。河床也被挖下去了很多。 但河里的沙子仍是很多,仿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石頭村就是靠挖沙賣沙,成了遠(yuǎn)近聞名的富裕村。 而石貴榮則成了石頭村最有錢的人。 石貴榮從小家里很窮,窮的都揭不開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