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出門時天色還未大亮,村里只有雞鳴狗吠聲,和早起拾糞的老人的咳嗽聲。 沈冬素聞著濕草和牛糞的味道,聽著秋蟲的殘鳴,穿過羊腸小道,快速上了河堤。 找到昨天被沈林鐘救起的地方,一看那遍地的腳印,她的心涼了半截,‘案發現場’不可能找到任何證據。 唯一的希望就是沈林鐘,思及此,她往凌府莊園趕路的速度就更快了。 沿途所見,四野蕭條,秋收已過,原野上散落著零星幾個農人,在刨草根儲備冬天的柴火。 宜州是半丘陵地帶,因為水利不暢,只有少部份田能種水稻,大部份都是旱地,種麥和豆類。 沈家只有幾畝水田,在沈爺爺名下,每春秋兩季的農活,大房干的最多,但秋收后分到的米卻只有一丁點。 只有病人或是逢年過節,蔣氏才舍得熬米粥。在原主的記憶里,一年吃米粥的次數,屈指可數。 日上三竿的時候,沈冬素餓的受不了,到個兼賣小食的茶水攤。 一文錢買了一壺不知泡了幾泡的粗茶,一文錢買了一塊扎嗓子的粗糧餅。 真難吃啊!幾乎是就著茶水硬咽下去的。 并且她還看到店家做餅,磨碎的豆菽米,加了一塊濕泥。 想想自己吃的餅里也有泥,實在忍不住詢問: “為什么餅里要加泥?” 那店家看她一眼,目光落在臉上的時候,目露驚艷。 再看她的衣著,又變回尋常,不過一個長的挺好看的小村姑。 逐笑道:“你娘煮飯不加鹽泥?看你這打扮,不像吃得起鹽的樣子啊?” 沈冬素瞬間在原主的記憶里搜索,很快找到盲點,低聲說: “我娘都是把鹽泥曬干研成粉。”說罷匆匆喝了茶,將剩下的半塊餅收好離開。 那店家玩笑了一句:“你娘挺講究!” 下半程路途沈冬素的心情可謂是五味雜陣,之前她一直沒在意生存條件,只想著救沈父,找害原主的兇手。 這會肚子一餓,自然就想到吃喝,吃的是加泥的豆菽粥、喝的是井水。 住的是兩間漏風漏雨的房子,換衣裳還得縮在灶爐后面、上廁所是小樹林、趕路是兩條腿…… 沈冬素再無一絲重活一世的欣喜,只覺自己是被人拐賣了,這樣的開局,怎么活啊! 欲哭無淚,眼下最要緊的是先把沈林鐘贖回來,生活環境,再慢慢改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