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所以她要聽取政治家的意見,手下養了這么多官員,為什么非要自己想破頭,想得掉頭發,去解決民生的問題? 戶部官員最先提出,造成流民區現狀的核心,是因為百姓都想進城,只有進城的福利才是最好的。 我們太過注重幽州城的發展,資源傾斜太過嚴重。沒去顧上附屬的縣、鎮、鄉村。 這是不對的,不能只將福利放在幽州城上,而是放在整個幽州上。 這一點讓沈冬素有醍醐灌頂的感覺,不光是這個時代,便是后世,年輕人也是拼了命地往大城市跑。 寧愿去住地下室,拼一個機會,也不愿意留在自己的家鄉。 這樣下去,流民區遲早會成為城中村一般的存在。 核心問題找到了,再找解決辦法就容易的多。最終,在龐先生的主持下,在凌王妃的鼓勵下,一條條建議提出。 最后沈冬素親自畫下幽州未來三年發展的藍圖,給全幽州一個方向和目標。 那就是,實現一城、百縣、千鎮、萬村、萬萬戶同發展,同富裕的目標。 不能再將全部資源都放在幽州一城上,而是放在整個幽州,乃至整個北境! 第一步對流民入幽州戶籍制的放寬,城區戶籍增加幾點。 如必須是在工坊工作多久,或是有孩子在城區學院讀書,或是青壯入伍、或是在官方機構當差等等,都可以直接發放城區戶籍。 入城區戶藉變得難了,但入鄉鎮戶藉的農戶,則變得簡單多了。只需要一半的基礎工分,官府除了分田地和宅基地,另按人口給一筆安家費。 再則包括農具、耕牛、良種、紡車等農用品,都可以用工分向官府租借,另外除了分發的良田按正常稅收,自己登記開荒的田地,則免稅三年…… 知道單憑種田,生活品質是很難提高的,王妃又特加一條,在非農耕季節,農戶進城務工,可由民營辦直接分配工作。 一些官方的有償徭役,優待農戶。農戶子女讀書,減免學費等等,鼓勵入農戶的政策提出,困難好像迎刃而解了。 當然,沈冬素非常清楚,這些惠民政策的背后,是需要官府強大的財力支持。其他各州從百姓身上吸血,養兵和官,還有不光吸血還吸髓的士族。 而幽州則是官府前期需要養農戶,所以商業得跟上,才能互惠互利,共同發展。 為了看看百姓對這一政策的態度,沈冬素讓謝清芷在元宵節前,在報紙和茶樓、流民區等地,先宣傳一下,做個民意調查。 看看百姓的反應,再根據收上來的情報,將政策擬定的更詳細。而正式的公告則是在元宵節之后,給官府預留改變的時間。 跟她預想的一樣,流民區的百姓,一半是非常愿意入農戶藉的,另一半不太情愿的,是有明確目標。 想進城考學院,或是工作的。到是有一些已經入了城戶的百姓,還去打聽,能不能改入農戶?會不會有更多的福利待遇? 這些是早期流民,進城后被分入工坊,但更愿意去務農的。不過他們也知道城里更好,所以將家人分戶,一半去入農戶,一半留城中務工。 聽著全城各處的百姓議論新策,沈冬素的腦海中浮現一句‘時代的浪潮滾滾而來’。 革新這東西,有時候根本不用特地去做,當社會局勢發展到一定地步,自然就有革新。 只要幽州城的發展掌控在她手中,不讓朝廷過多干涉,不讓士族重新崛起,她相信給她時間,她一定會讓幽州變成真正的‘希望之城’! 轉眼到了元宵節,這個時代的元宵節還有點后世情人節的味道,未婚男女可以在這一天同游看花燈,家中長輩是不會說什么的。 幽州城取消宵禁三天,結成冰的護城河上,擺的攤位綿延數十里,去官方登記處,交幾文錢,就能領一個擺攤的牌子,和擺位專用的花燈。 花燈是冰燈,里面燃的鯨魚油,又亮堂燒的又久。有心細的攤住拿顏色涂燈,變成各種璀璨的顏色。 一時整個護城河,美如天上的銀河。 更有官府辦的冰雕展、花燈街、美食街、歌舞演出等等,整個幽州城熱鬧非凡,節日氣氛拉滿,欽差團都不得不承認,這熱鬧不比長安差。 再有各機構自己租場地辦的展覽,這主要是為了宣傳,還有吸引富商投資,另外為三月春招更多人的報考。 像農科院,一文錢就能吃到他們的花樣饅頭和米糕,多加兩文,就有一碗他們自養豬做的紅燒肉。 這肉沒一點豬肉騷味,農科院趁機科普,小豬要騸了,不光豬長的更快,肉也好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