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白師父很樂觀,知道施姑姑已死,阿沅和小盼一切安好,便放心養傷。 阿沅姐了了一樁心病,心情大好,正式開啟‘德華’日常,照顧兩個病號,師父和小盼,得空就來冬素院中照顧寶寶們。 冬素有說要給她和小盼哥在幽州辦婚禮,但兩人都堅持,找時間回一趟老家,再辦婚禮。 他們希望二姨母和三姨母,能參加婚禮,讓母親們親眼見證他們的幸福。 沈冬素很是感動,覺得阿沅姐和小盼哥一路走來是真不容易,準備等開春天暖,就安排他倆回光州。 初三依舊是王妃視察日,這回她提前叫上謝清芷同行,上午去了工匠學院,讓她意外的是,丁啟也在,李念魚特地請他來的。 丁啟笑說,李大人對揚州的事非常有興致,從知道他到幽州定居,就總邀請他聊余大魚在揚州的事。 李念魚趁機勸沈冬素:“余師弟早就是墨門的人,他在機械方面非常有天賦,理就來工匠學院。你讓他在揚州管個醫館,才是浪費人才。” 這樣的話李念魚都不知道說多少遍了,但沈冬素尊重大魚哥,她曾寫信問過大魚哥,想不想來幽州? 大魚哥很真誠地說,如果冬素需要他,他能幫上忙,他愿意過去。但若不是非他不可的地步,他寧愿留在揚州開辦醫館。 揚州離光州近,他偶爾還能回家,老家的人也能來揚州。 幾個親戚家的青壯,都離鄉甚遠,只有一個山山表弟在家鄉,他想離家近些,萬一有事,也好照應。 大魚哥是個極戀家的人,大姨母身體不好,大姨父年紀又大了,大麥姐嫁人有自己的小家要照顧,大蓮年紀還小。 冬素自然不會強迫大魚哥來,再說大魚哥把醫館經營得很好,已經在江南開了三所大醫館,還置辦了專門種植藥材的莊園,為幽州提供藥材。 她沒理由非把人家叫到幽州來。只有李念魚不甘心,只要找到機會,就會說一說這事。 據冬素所知,李念魚經常給大魚哥寫信,每封信必勸他來幽州。 沈冬素在工匠學院呆了很長時間,實在是這里有太多讓她感興致的東西。 因為幽州有鐵礦,鐵除了造武器,大量投入到別的機械上使用,工匠學院已經由早期木匠盛行,變成現在轉軸、齒輪、螺母等等工藝風麾。 正院擺了一輛大型的滑輪吊車,算是工匠學院的鎮院之寶。另有一個一人高的巨大機器,外面是層木盒,里面是鐵皮,中心包裹著無數齒輪、鐵環等物。 結構很是復雜,但完全看不出是什么東西。 憨厚的大哥實在說不出打擊李念魚的話,指著那堆‘玩意’問:“這是堆放不要的舊鐵零件?” 聰明的莫修謹摸摸下巴,上手去轉了一下最大的齒輪,發現憑他的力氣根本轉不動,認真打量這個怪東西,沒看出來是做什么用的。 敗下陣來:“這是,新武器?” 謝清芷抱著本子上前,繞著怪鐵盒子轉一圈:“我知道了!” 見大家都看向她,她略顯得意地道:“這是一個新機器!” 然后所有人的眼神都變成了看傻子,這不是廢話嗎?誰不知道這是新機器,就問這怪玩意是干什么的? 唯有李念魚興奮地看向沈冬素,那表情,讓沈冬素覺得他像一只等著被夸獎的大狗狗。 自己要是也看不出來,他會不會失望地哭啊? 沈冬素認真看了看,果然在側邊找到用來轉動齒輪的手軸,想想自己給李念魚的概念圖,她要的是巴掌大,這家伙直接給弄成巨型! “這是時鐘。” 李念魚興奮地一拍手,上前擰動旁邊的把手,那些大大小小的齒輪上了勁,一個帶動另一個,都發出吱吱響的聲音轉動了起來。 “還是王妃有眼光!沒錯,這是記時用的時鐘!” “不過目前還是半成品,我們的研究已經取得極大的進展,最多一年,不,兩年,就能制出王妃所說的鐘表。” 沈冬素心中好笑,你這叫半成品?你這連一成品都算不上!頂多齒輪打磨得還行。 不過她不打算給出現多的細節,一是因為她也不懂,二是因為她覺得自己參與過多,對工業發展反而是拔苗助長。 不如給個概念,工匠學院自己能研究成什么樣,就看他們的本事。 不怕走錯路,反正我們有的時間來重新開始,總能從一次次錯誤中找到正確的那一條。 如果一開始就給出正確答案,就成了這個時代特有的,師父教,徒弟學,至于中間的為什么?則完全沒人思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