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時幽州的商品是供不應(yīng)求,作坊根本做不過來,沈冬素特令一些手工品,可以由工人拿材料回家制作,上交成品。 謝清芷和陳落雪就是看準(zhǔn)這個好時機,知道機會難得,到了八月百姓開始忙秋收,工人就更少了。 便趁這六、七月份,往濟州、津州大量招工人,光是一天管兩頓干飯,工錢最低八文這一條,便吸引了許多百姓前來。 因為六月暑氣重,許多百姓都選擇夜里趕路,白天休息,李念魚便帶著工匠,在幽州城外裝路燈。 木頭做燈柱,用滑輪技術(shù),做小滑輪,將油芯滑到上面,用竹子做燈罩,外面套的是防火的火浣布。 每天夜晚來臨,由專門負責(zé)管理路燈的小隊,給每一個路燈上油點燃。 這路燈從城門口,幾個主路旁都立了,綿延數(shù)里長,像一條條火龍,呈現(xiàn)出幽州獨有的美景。 這路燈一點,百姓都欣喜若狂,不光是外面州城來幽州打短工的,連夜趕路。 幽州百姓同樣趁夜晚清涼,來田間勞作,離燈近的村落,都結(jié)伴來燈下做手工,還有讀書的孩子來燈下看書。 老人來燈下舀米、搓麻、編草席,這路燈的用處超出沈冬素想象的有用。 龐先生站在城樓上感嘆,也是王妃對百姓好,才舍得下這么大的成本。 沒錯,別以為晚上點燈是很尋常的事,這個時代油是極昂貴之物。 就連長安城,宵禁之后,許多城區(qū)都不舍得點燈。 皇帝晚上召見某個臣子,其中表現(xiàn)恩賜的就有,賜燈送其歸家。 一年當(dāng)中,也就新年和元宵節(jié)、中秋節(jié)等幾個節(jié)日,才會有燈火通明的情況。 沈冬素這般舍得用燈油,也是因為李念魚改良了榨油技術(shù),讓植物油出油率大大提高。 同時基地那邊漁業(yè)豐富,跟姜家合作遠航捕巨魚,那海魚全身是寶,魚肉做咸魚售賣,魚骨魚腸、魚膘都有用。 連那不能吃的魚內(nèi)臟也沒浪費,全部熬制魚油,這和給人吃的魚油不同,這是專門用來點燈油的。 沈冬素想到一種武器,就是把魚油裝到密封罐里,其爆炸強度跟土地雷差不多。 特別是用于水上戰(zhàn)爭時,因為魚油遇水不滅,殺傷力極強。 她把這個技術(shù)告訴李念魚,目前李念魚還在試驗這種新武器當(dāng)中,因為密封技術(shù)不達標(biāo),效果總是不理想。 并且李念魚覺得這種魚油火器,明顯是用于海戰(zhàn)的,海上魚油取之不竭,爆炸后遇水不滅。 在陸地上的用處卻有限,特別是對付騎兵,還沒有火藥好用。 所以他對其研究不太積極,他更愿意研究火藥武器。 沈冬素也不催他,反而給他十足的研究經(jīng)費,當(dāng)成軍工部的長期項目之一。 她沒告訴任何人原因,因為她要等著凌墨蕭大勝回來,建海軍,然后去滅倭! 到那個時候,這魚油火器就中大用了。 不過目前的話,魚油做武器不行,但做燈油是非常好的,比植物油耐燃,還更亮。 龐先生說皇帝寢陵的長明燈,用的就是鯨魚油。咱們當(dāng)然用不起那么貴的,用普通魚油就好。 總之,因為不缺燈油,加上幽州人口還不算多,士兵整夜巡邏,且因工分戶籍制,和幽州新律。 讓幽州城中的惡人極少,即便夜里沒有城禁,也沒有殺人、誘拐、聚眾打架這類事件。 頂多有婦人吵架,年青人打架之類的,但很快就會被所在區(qū)域的里長化解。 總之就是,一個月后算賬時發(fā)現(xiàn),這一個月點燈油的花費,跟夜里燈火長明所產(chǎn)生的利潤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從此這華燈初上,徹夜長明,也成了幽州一大特色。每個來幽州的外鄉(xiāng)人,無不感嘆。 幽州哪里像邊關(guān)州城,明明繁華的可比蘇杭! 因為要趁著秋收和寒冬之前,完成幾項大基建,幽州向四方州城廣招青壯干活。 加上商業(yè)的繁華,每個工坊都需要大量人力。 兩項帶動之下,全幽州城進入全民基建當(dāng)中。外城人是不能進入幽州城內(nèi)找工作的。 流民辦臨時改名招工辦,外城人來了,先登記發(fā)號碼牌,然后就由各處招人的帶走。 開始來的都是青壯男子,他們?nèi)バ蘼?、修河渠、在城外建工坊、開荒囤田、開采石礦、煤礦。 或者到基地那邊修海港、挖鹽田、清理垃圾等等粗活。 可以說,只要你人來到幽州,就不會找不到工作。 報酬各有不同,但每天管兩頓干飯,還管睡覺的地方,這是基礎(chǔ)。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