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六月的幽州酷熱難當,北方城市就這樣,夏天酷熱,冬天又冷又長。 城中街道上往來的異族人,都纏著薄厚不等的頭巾,他們有的從遙遠的西北來,曬得皮膚黑紅。 漢族人則戴著編織的草帽避暑,有些年輕女子戴著薄紗帷帽,只有從基地海邊回來的人,戴的是頭巾。 有些留著濃須的水手,因海水和烈陽,胡須變得有些焦黃,乍一看還以為是胡人呢! 城中幾乎每一棵大樹下,凡是不擋路的,四周都鑲了木制的長排椅子。 此時都坐滿了納涼的百姓和工人,特別是萬書閣和匠人工會一帶,中午暑氣中,工作容易中暑。 工人們吃過午飯,都會選擇在就近的陰涼地方納涼,草帽往臉上一蓋,隨便靠在樹下就打起了呼嚕聲。 樹上蟬鳴陣陣,遠處人聲鼎沸,城外稻田沙沙作響,城內爬騰的忍冬花飄著香氣,共同交織出盛夏樂章。 凌王府中,沈冬素一邊吃葡萄,一邊看著各機構送來的報告。 她的肚子還不算很大,但因為太熱,即便不動彈,也會出一身汗。 又不敢吃冰碗,連葡萄都不敢冰鎮了再吃,即便她是醫生,在這個缺醫少藥的時代,她也不敢任性。 兩個婢女在一旁幫她打扇子,月見幫忙將送來的信件、報告書等等資料分類。 急件優先看,不急的后面慢慢看。 待看到暗探傳來陳星耀的消息,月見不加遲疑地遞給沈冬素。 打開一看,陳星耀這支欽差隊伍,已經從濟州到了津州,濟州的案子全部核查完畢。 凌王殺的濟州士族,確實都是違了國法的,其中有兩家,有明顯證據跟韃子勾結。 東宮賀禮被搶一案,他們也有參與。 因為陳星耀的態度,即便跟來的東宮官員想趁機作假,添些假證據污蔑凌王,也找不到機會。 并且,他們也怕啊!這幽州哪里像太子說的,凌王不在,凌王妃還不任人拿捏。 這哪里是任人拿捏,明明就是誰敢動幽州,都會任她拿捏! 連陳方都敢殺,殺完兩州陳氏,連個屁都不敢放。 陳星耀都能被她拒之城外,連幽州城都沒進去,他們這些官員又能有什么用? 背后再怎么罵凌王妃不識禮數,不懂規矩,人前卻不敢亂說一句。 生怕被那女魔頭聽到,明個尸體被掛在城樓下示眾。 并且更可氣的是,有幾個官員大著膽子,想拉攏那些被殺士族的親友,共同行事。 讓他們聯合起來告御狀,東宮承諾,事成之后,凌王奪走分給百姓,和變成囤田的土地,由這家人平分。 另外,東宮還會給予重賞。結果這幾家親友皆驚恐地表示,被凌王殺的幾家跟他們沒有絲毫關系。 這幾家人甚至從此躲著欽差官員,背地里罵道,你們是沒瞧見凌王殺人抄家時的模樣,這是趕著我們去送死啊! 還太子的賞賜,太子年年都要我們送禮,能有什么賞賜? 難道我們還能等到,太子登上皇位再履行承諾,那時候還不知道太子認不認此事?而我們還能不能活到那個時候。 長安離得遠,凌王妃可是近在眼前,她若知道此事,狀還沒告成,人就被她殺了,那才叫得不償失! 有了陳方這個先例,各家族趕緊約束小輩,千萬別被那些東宮官員蠱惑。 自然有些年輕人不服,憑什么容那個農女在北境作威作福?現在連太子都要給我們士族撐腰,憑什么不敢行動? 凡是有這個想法的年輕人,很快被長輩約束起來,隨時有人盯著他們,不給他們和官員往來的機會。 至于另一個案子,也就是凌王強搶士族貴女為妾,有了那些貴女的口供。 陳星耀直接問那些士族,是否自愿送女兒去幽州?現在是否要女兒回來? 結果所有人都說,是自愿送女兒去幽州跟隨凌王妃,至于是否回來的問題。 有人直接把女兒帶給陳星耀看,凌王妃并未限制她們的自由,有一些貴女已經回到濟州。 這是回來或是開店鋪做生意,或是領了王妃的任務的。但士族自然不會跟欽差說實話。 如此一來,那凌王強搶貴女為妾一案,便是無稽之談。 這些欽差官員們很是憋屈,如此朝廷派他們來查什么?查凌王如何慧眼如珠,如何愛民如子? 特別是東宮的官員,急得團團轉,若是不能趁機將凌王的名聲弄壞,還替他揚了名的話。 那回到長安,他們肯定會被太子罵死的! 陳星耀生怕這些太子黨情急之下在濟州搞事,隱晦地說,也許是因為死了個陳方,讓濟州士族太過害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