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林水根想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資金問題。 想解決資金問題,倒也不難,林水根想到了三種方案:一是向銀行借貸,梧桐縣青石信貸公司,怎么說也能借出幾個億,以解燃眉之急; 第二種方案就是融資,那就得必須改制,按說是最好的方式,但市委顧書記不一定同意;自己是來扭虧為盈的,不是來改制的; 第三種方案便是查賬,玻璃廠幾十年虧損,一直是市財政撥款補貼,這里面有多少貓膩,根本不用猜,用腳指頭想想都明白;若是查不出幾個億的貪腐,都不叫虧損的玻璃廠。 林水根站在辦公室的窗前,凝視著遠方,心中盤算著每一個選項的利弊。 窗外是市郊斑駁的街景,而他心中卻是波瀾壯闊的發(fā)展藍圖;他深知,每一種選擇都將決定玻璃廠未來走向。 首先,他考慮到了向銀行借貸的可行性。 雖然青石信貸公司能夠提供數(shù)億元的貸款,但利息和還款壓力不容小覷。 林水根清楚,這并非長久之計,只會讓玻璃廠陷入更深的債務(wù)泥潭;他需要的是能夠激發(fā)企業(yè)內(nèi)生動力的方法,而非僅僅依靠外部輸血。 接著,他將目光投向了融資與改制。 這確實是一個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方案,能夠吸引更多社會資本的注入,為玻璃廠帶來新鮮血液和活力。 但正如他所擔憂的,市委顧書記的態(tài)度是個未知數(shù);林水根明白,改革總會觸動既得利益者的奶酪,而他必須小心翼翼地平衡各方關(guān)系,確保改革能夠順利進行。 然而,林水根最終的目光還是停留在了查賬上。 他堅信,玻璃廠幾十年如一日的虧損背后,定有不為人知的秘密。 這些秘密不僅吞噬了國家財產(chǎn),更阻礙了企業(yè)的正常發(fā)展;查賬,不僅是為了揭露貪腐,更是為了還玻璃廠一個清白,為未來的發(fā)展掃清障礙。 想到這里,林水根的眼神變得堅定起來;他決定先從內(nèi)部入手,組建一支專業(yè)的查賬隊伍,對玻璃廠的財務(wù)進行全面清查。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