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商清晏沉默了一會兒,而后道:“我和他都曾受過萬水大師點撥。” 虞安歌聽到這個名字,不由看向商清晏手腕上的佛珠。 她聽說過萬水大師的名號,是個德高望重的禪師,曾經津州地帶發大水,帶領三百佛門弟子下山救人,饑民遍地,他便散盡廟中香火,施粥救難。 只是天災無情,佛寺能救的人終究有限,再加上貪官橫行,朝廷撥下來的救濟糧被層層剝削,鍋中米湯清可見底。 一些饑民集結起來到官府門口討要說法,當地官員非但不開倉賑糧,反而說他們意圖謀反,命士兵在這些饑民間展開殺戮。 眼看兩方僵持不下,就要血流成河,混亂之中,是萬水大師及時出現,擋在饑民面前,言明要殺百姓,先殺他。 萬水大師曾給先帝講經,是龍興寺首席禪師,座下信徒無數,他一來,所有饑民都跪倒在地,不敢再鬧,而那些士兵也都放下刀劍,不敢傷他。 這場紛爭似乎是被解決了,但饑民依然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萬水大師當著所有人的面,拿刀割下自己腿上的肉,言明佛祖割肉喂鷹,他身為佛門中人,無法度眾生苦厄,唯希冀以肉身度三五災民。 萬水大師的舉動終究還是“打動”了當地官員,答應開倉放糧,才讓饑民有了活路。 正因如此,萬水大師被稱為當世活佛。 商清晏道:“十四歲那年,我身處困頓,茫然不知人生所向,便短暫地皈依佛門,尋求解脫。” 商清晏沒說的是,十四歲的商清晏遠不是現在風輕云淡的文人雅士。 他覺得人生灰暗,覺得萬事不平,覺得與其茍延殘喘,不如一死了之。 他看到父皇嘔心瀝血治理的江山,正一步步走向潰爛。看到擁護自己的人,一個接一個遭到圣上迫害。看到曾經的母后偎依在皇叔身邊,跟四皇子笑作一團。 他找不到自己的路,每日過得渾渾噩噩,像是溺水的人,拼命掙扎,依然一沉到底。 最后一個愿意為他請命,勸諫圣上歸政交權的大臣,是門下侍中黃令,他在菜市口被凌遲處死。 圣上命人帶他前去觀刑。 鮮血留了一地,百姓歡呼雀躍,只以為死的是個奸人佞臣。 午后的陽光很盛,他沐浴在陽光中,渾身冰涼。 從前的太子黨人一個個唉聲嘆氣,眼中滿是退意:“主子,算了吧。” 商清晏看著他們一張張的面孔,不知道自己該擺出什么姿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