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接連幾站,都沒遇到那種愛大喊大叫的小屁孩后,楊小年拉著林宇出了地鐵。
蘇城這座城市,很多外地人一聽,下意識的就會默認消費高。
但實際上,這座城市還是有挺多,發(fā)展相對落后一些,物價水平和小縣城差不多的地方。
就在蘇城這座城市,同為街邊小店,有的地方煎包2塊錢一個,有的地方一塊錢3個!
并且單從煎包的大小、用料和味道上來看,幾乎沒有差異。
林宇和楊小年一起下了地鐵,剛下地鐵,兩人就有一種“荒涼感”。林宇甚至產(chǎn)生了一種錯覺,自己不是在蘇城,而是在老家的小縣城。
本著反正也沒啥事的想法,兩人沒有回頭,而是閑逛了起來。按照地圖上的導(dǎo)航,這里距離小吃街大概有1.4公里。
楊小年沒有叫車,而是將目光放在了一旁的共享單車上。
小吃街很是破舊,但來往的行人卻很多。街道兩側(cè)的店家,不僅店門大開,外面還要再擺個攤。
關(guān)鍵是不止一家兩家這么干,而是整條小吃街的店鋪幾乎都這樣。原本可以通車的街道,現(xiàn)在連通個電動三輪車都困難。
正常來說,是有城管會管這些的。但這里屬于老城區(qū),位置相對偏僻一些,城管基本不到這來。
剛走進這條小吃街十來米,楊小年就皺起了眉頭。這小吃街的味道很沖,各種雜七雜八的味道都有。
有烤鴨的香味,有嗆鼻的活魚宰殺的那種腥味,還有臭豆腐和螺螄粉的氣味,還有那從垃圾桶里冒出來的垃圾堆,散發(fā)著難以言說,極其刺鼻的味道。
那個臭氣熏天的垃圾堆旁邊,不到10米的地方,就有一個賣鹵味的小吃攤。
聽起來就挺離譜的,但卻真實存在。林宇不清楚人家是怎么想的。
楊小年平生還是第一次出現(xiàn)在這種地方,也不是矯情做作,胃里是真的有點犯惡心。
一旁的林宇倒是沒覺得有啥,他小時候就在農(nóng)村老家待的,那里的某些地方,比這里有過之而無不及。
老家的集市上,有一塊地方是常年賣雞的,哪怕在不逢集的日子里,那里的味道也一言難盡。
老家還有一些養(yǎng)豬的小戶,就在自己家里的養(yǎng)的。豬糞往哪里排呢?
還有那下雨天,那黃褐色的水溝是怎么回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