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可她不想那么做。 一是人生來便有惰性,白白送到手上的好東西不見得誰都稀罕,說不定落到最后還是白白糟蹋了她的心血。 二者是徐家需要很多很多的銀子,她想靠本事賺很多錢。 幫扶鄉(xiāng)親和賺錢并不沖突,加入了農(nóng)場以后做同樣的活兒,這些人的生活只會比從前更好,彼此得利。 只是到底是頭回做規(guī)模這么大的事兒,桑枝夏的心一直都跳得很快,進了家門眼里都還星光似的閃爍著興奮。 徐璈正在做飯,徐三叔也在。 潛移默化的影響,現(xiàn)在家里做飯的不單是誰,也不拘男女,反而是誰得了空都可以上手。 但是學會做飯的人當中,徐三叔的勉強能吃,徐璈的廚藝仍是首屈一指。 晚飯是桑枝夏喜歡的菜色。 榛蘑燉的野雞湯香味濃厚,后院菜地里新鮮摘來的黃瓜拍碎了涼拌,汆水燙熟的菜心,還有一碗自家地里收了打出來的新米做成的米飯。 徐三叔扒了一大口米飯,十分唏噓:“是我的錯覺么?我覺得這自家地里出的米是真的好吃多了,比往日買來的都好吃。” 徐璈神色如常,笑著接話:“我聞著米香氣都比平常吃的更濃一些,應當不是錯覺。” 桑枝夏說過要培育不同的稻種,出的大米也會有品相和口感上的差別。 家里吃的新米是桑枝夏特意叮囑過要單獨弄回來的,徐璈打眼看過,光是品相都比拿出去賣的好不少,可見好東西是緊趕著都拉回自己家裝米缸了。 桑枝夏折騰得是真餓了,罕見地添了二回飯。 吃飽喝足,老爺子還是攆他們?nèi)チ酸劸品荒沁呅? 一路上,桑枝夏難掩興奮地跟徐璈說起了白日在地埂邊的事兒,說起自己預想的農(nóng)場,嘴里的話更是不曾斷過。 “我都想好了,春耕的秋收的時候肯定是以地里的活兒為主,可農(nóng)閑的時節(jié)也不必都閑著,干脆開出一片荒地來,多蓋些圈舍養(yǎng)些牲畜怎么樣?” 桑枝夏眼里放光地看著徐璈:“除了雞鴨之類的,多多養(yǎng)些豬好不好?” 徐璈唇邊噙著一抹戲謔,失笑道:“一開始不是說養(yǎng)牛么?” “牛也是要養(yǎng)的,可養(yǎng)的只能是耕牛,那又不能吃。” 耕牛是莊稼人的命根子,沒道理在地里累死忙活幫著耕了多年的地,最后還被宰了吃肉的道理,朝中也明確定了法不可宰食耕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