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徐璈伸手抓住背簍的背帶,面無表情地說:“你說我怎么來了?” 他說完手上用力,一下就把裝滿了泥的背簍掛到了肩上。 桑枝夏突然兩手空空,看著他一副進了家門就攆過來的打扮有些好笑。 “其實也不沉,我就是……” “你打算弄多少回去?” 徐璈順手接過徐明煦手里跟擺設差不多的小籃子,沉沉道:“還差多少?” 桑枝夏被截了話頭愣了下,下意識地說:“我估摸著再背兩日也就差不多了,祖父和明煦都在幫忙呢。” 徐明煦的存在是可忽略不計,可老爺子還挺下力氣。 暫時弄回去一部分也夠用了。 徐璈聽不出情緒地嗯了一聲,牽上徐明煦就說:“走吧,娘在家里等著呢。” 桑枝夏欲言又止地動了動嘴唇沒說出話,只能是默默地跟在徐璈身后返家。 他們到的時候,老爺子剛好從后院出來。 他等徐璈把泥都倒在了指定的地方才說:“明兒個我會叫你二嬸她們也出去幫忙,沒兩日就能弄得差不多了。” 徐璈擦了擦額角的汗,皺眉說:“您和枝枝老的老病的病,何必去費這個勁兒?你們做點兒輕省的就行,這個等著我回來去弄。” 老爺子背了好幾趟泥本來渾身都不舒坦,可聽到徐璈這話卻止不住笑出了聲兒。 “小子,你這就是看不起人了吧?我還沒老到動彈不了呢!” 他訓誡似的在徐璈滿是塵的肩上拍了一下,掩下眼底翻涌的唏噓說:“對了,你今兒怎么回來得要早些?” 還有幾個人呢? 徐璈把背簍放在墻角,笑笑說:“我提前做完了順帶去給枝枝調了一下藥方,二叔他們可能還有一會兒。” 徐明輝走的是文人路子,擔個水都只能半擔子晃蕩,搬磚也艱難得很。 徐二叔把人帶去了作用也不大,完工只怕還有一會兒呢。 老爺子猜到了嘴角無形下壓,過了好一會兒才說:“都養廢了,骨頭縫都是朽的。” 徐家武將起家,徐璈的父親和徐璈本人都是三歲打基礎五歲習武,十幾年來寒來暑往從未間斷。 可到了徐二叔這一代,老太太堅決下一代反對再走武將的路子,非要押著子孫習了文。 家世鼎盛時文人君子說出去倒是好聽,可現在文人的骨氣卻擔不起兩桶吃喝用的井水。 徐家子孫不得再入仕,滿腹錦繡詩書拿來又有何用? 更氣人的是這幾個讀書也沒讀什么名堂! 老爺子心中不悅面上也帶了幾分,徐璈聽完卻什么也沒說。 有些話聽聽可以,多嘴不行。 老爺子在一日,這個家就輪不到他做主,他心里清楚分寸。 他擦擦手往外,恰巧就看到徐三嬸在手忙腳亂地做飯。 桑枝夏在邊上時不時地指點上兩句,也只是動動嘴不插手。 徐二嬸看到灶上的兵荒馬亂忍不住說:“你三嬸明擺著是不會,你嘴上說說頂什么用?” “有動嘴皮子的工夫,你直接上手不就做好了嗎?” 徐三嬸被她說得滿臉不自在,桑枝夏呵了一聲低頭繼續擇菜。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