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選擇自媒體行業(yè)。 就避免不了去追蹤一些社會熱點以及時事新聞。 現在人對自媒體接受度較高,只要是正面的報道,很少有人會抵觸。 但是一些網絡自媒體為了蹭熱點無所不用其極,甚至傷害到周圍的人而不自知。 這種自媒體人就很讓人反感。 我不想做那種被人厭惡的自媒體,所以,在決定是否開直播之前,我先詢問了阿勞的意思。 他雖說不抵抗在直播間露面,可是阿沁呢? 這個未曾謀面的個性女人,讓我一直覺得比較難以搞定。 好在。 阿勞跟阿沁已經商量過這件事。 似乎在外面漂泊多年,一直沒什么成就,阿沁也希望能在阜城有一份穩(wěn)定的事業(yè)。 對于入鏡直播間,她并不反對。 事主都沒問題了,我自然不會再矯情什么蹭熱點的事情。 畢竟,這個熱點是我一手打造出來的,我們現在跟過去直播報道,也是給公眾一個交代。 買好衣服回來。 王蕊她們已經準備就緒,此時才兩點鐘,趕去車站門口太早了。 我便拉著王蕊和小藝她們進行了一些叮囑,包括現場安全,可能遭遇到的突發(fā)情況等事情一一進行分解。 到最后。 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找到相應的負責人。 安全交給何宏凱負責,至于他從哪里找人,我們沒有過問。 全程拍攝都由徐振帶著幾個實習生兼顧。 王蕊和小藝也沒閑著,一個負責直播間的分屏主持,另一個則是維護現場的秩序。 而樂瑩和我則是一起負責現場直播,這方面樂瑩比較擅長,我只是個陪襯。 這場直播,我做的比寶達活動還要認真。 每次面對大活動,規(guī)模小的弊端就出來了,很多地方人手都不夠用。 會議結束時,連慧雯這樣的編外人員都安排了一些工作,帶領幾個實習生,組織成一個小隊伍,準備迎接儀式,送花之類的繁瑣事情。 如果順利的話。 至少會有數千人跟我們一起,見證阿勞與阿沁的再次相見。 距離阿沁的到來還剩下不到一個小時。 公司全員動起來,帶領一切可用的工具坐上大巴車,浩浩蕩蕩的趕往車站。 從接到阿勞的電話起,他就一直等在車站的出口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