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徒有心事重-《亂唐》
第(1/3)頁
如果面前的是一般臣子,李隆基大可以命人將之架出去,但秦晉是他寄予了厚望的年輕官員,表露出這種態度無疑讓他尷尬極了。半晌之后,李隆基才緩緩的開口問道:
“山東形勢已見好轉,崤山一場大火燒掉了數萬叛軍,朔方隴右的精兵也將要開赴戰場,潼關何至于失守,長安何至于不保?”
李隆基原本還想警告秦晉一番,莫要故作驚人之語來博得重視,但轉念之后,又將到了嘴邊的話咽了回去。事到如今,他覺得自己果真是老了,很多事情在腦子里轉了很多圈子,仍舊沒能理出一個清晰的思路,對于各種難以取舍的選擇也一直猶猶豫豫難下決斷。
這與他年輕時的殺伐決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老邁天子此時的內心中充滿了因這種對比而產生的沮喪。但他畢竟是天子,這種內心軟弱帶來的苦果只能獨自自品嘗,旁人是萬萬不能與之分享的。
在秦晉看來,天子雖然一連串發了兩問,但實際上更像在辯解。只是這種辯解在他所熟知的歷史進程面前顯得有些蒼白。首先,天子一意要殺封高二人,沒了這兩位作戰經驗豐富的將軍,臨時拼湊起來的**究竟能否還在安祿山叛軍面前走上一個回合,這是要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的。
其次,天子執意用哥舒翰取代高仙芝掌平叛兵事,這也為將來的激烈內斗埋下了不安的種子。楊國忠與哥舒翰素來不合,矛盾激化甚至已經到了非此即彼,非生即死的程度。
現在哥舒翰拜了相,還未掌兵權就已經與楊國忠開始了明爭暗斗。如果一旦讓他到了前敵去,手中握有數十萬大軍的指揮權,若是此人稍有徇私之心,以大軍安危相要挾,迫使天子李隆基在兩個臣子間站隊,那么這豈非是朝廷內亂?使得本就不利的局面更是雪上加。霜
但是,這些判斷與假設,秦晉卻不能對天子和盤托出,這些由已知結果推導過程的邏輯,在不解釋穿越的情況下根本是站不住腳的。
秦晉思忖再三,終于還是下定了決心。
“臣曾聞坊間有謠言,圣人欲殺高大夫,不知此事真偽?”
天子李隆基聞言一愣,他沒想到秦晉竟會用一句不相干的反問來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而且這反問所涉及的內容,還牽扯極大,由不得他不動容。天子敕書并未公之于眾,坊間就已經有了傳聞謠言。
這哪里是坊間謠言,分明是宮中秘事不密,看來不殺一批人,那些宦官還是管不住自己的舌頭。秦晉如果知道他這句反問將會連累不知多少生命就此消失在這個世界上,或許還要添上幾分感慨,都說盛唐好,可這視人命如草芥的習慣,實在是讓人不寒而栗。
“朕如何不知曾有此等事?”
李隆基板著臉對這件事做了堅決的否認,并言之鑿鑿的說著:“國難危亡之時,朕豈能擅殺大將壞了軍心?這些沒準是與山東逆胡有勾結的細作散步的謠言,以亂我大唐君臣之心!”
都說天子金口玉牙,秦晉見李隆基如此言之鑿鑿信誓旦旦的否定了欲殺封高二人的“傳言”。心中多多少少安定了一點,不論這件事他和天子是揣著明白裝糊涂,還是揣著糊涂裝明白,只要天子不認這個說法,那就說明一切都有希望。
天子接見臣子時,時刻都有史官在側,記錄天子起居言行,是為起居注。而此時的史官還沒遇到滿清那般臣子皆奴才的不堪境地,在這盛唐之時,古之風氣仍還有余音繞聊,是以敢于堅持操守的人仍舊很多。天子若是食言,被濃墨重彩的記錄在起居注上,流芳后世,這個丑他丟的起嗎?
當然丟不起!所以,秦晉漸漸收斂心神,附和了天子一句后,又謹慎的解釋著: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阳县|
大足县|
宁国市|
牡丹江市|
轮台县|
洛川县|
修文县|
威远县|
北流市|
鹤峰县|
东丽区|
眉山市|
喀喇沁旗|
鹤壁市|
古浪县|
巴南区|
方正县|
南雄市|
岚皋县|
辛集市|
虎林市|
务川|
扎赉特旗|
绵阳市|
鲁甸县|
新宾|
西藏|
东城区|
浦北县|
平南县|
台山市|
夹江县|
晋宁县|
沧源|
无极县|
柳林县|
湾仔区|
卓资县|
阿荣旗|
房山区|
汝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