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揮手自茲去-《亂唐》
第(1/3)頁
天子居然下詔,要為一個從九品上的縣尉議加謚號,這在有唐以來前所未有。按照唐朝慣例,有資格追封謚號的,除了皇帝、諸王以外,還包括那些卓有功績,德高望重的大臣,比如開國名臣房玄齡謚“文昭”,一代名將李靖謚“景武”,開元宰相張說謚“文貞”。
區區新安縣尉,罕有令名,出仕也不過兩年,憑什么能得此死后殊榮?但畢竟人死為大,又是力戰而死,盡管百官腹中頗有微詞,卻沒一個人站出來公然質疑。
如果全部按照慣例,天子不但要對死去的大臣追封謚號,還要追封官爵,可楊國忠卻一轉頭看向了同在殿中的邊令誠。
“監門將軍,足下來說說,秦長史是如何以身殉國的。”
邊令誠早就等得急不可耐,在得到了楊國忠的首肯后,當即起身踏步。
“諸位,請聽某一言,崔乾佑大軍繞過了陜郡的二十萬**,奇襲弘農郡,高仙芝對此束手無策。某在途中狙擊小股逆胡與出奔潼關的秦長史相遇…..”
邊令誠本就善講故事,將前前后后描繪的扣人心弦,一面講秦晉獻計于前,又大加渲染他定策于后,其間波折叢生,險象連連,聽得很多人都不自覺前傾著身子。
“弘農郡是潼關門戶,一旦有失逆胡兵鋒向西便可直面潼關,向東又可兩面夾擊陜郡的二十萬**。當此之時若非……”
不得不說,邊令誠是個極為聰明的人,在大肆渲染了崔乾佑奇襲弘農對時局的不利影響后,又轉而描述燒掉峴山糧草將使逆胡的詭計功虧一簣。除此之外,他非但沒有隱匿侵吞屬于秦晉的功勞,反而還在交泰殿中對其大加宣揚。
這絕非是邊令誠出自一片好心,因為只要他坐穩了定策之功,不論秦晉的功勞有多大,都會穩穩的踩在秦晉頭上,享受因功而得的榮耀和富貴。而秦晉早就在峴山大火中化作了飛灰焦炭,就讓他順道嘗嘗四時牲祭,也算仁至義盡了。
楊國忠傳達完了天子的旨意,便眉眼觀心閉口不言。邊令誠眉飛色舞足足講了有一個時辰,眼見著散朝的時間快到了,與楊國忠同為宰相的韋見素咳嗽了兩聲。
“監門將軍所言,見素欽佩不已,天子欲為秦長史加謚,不知可有成算?”
講述被打斷,邊令誠略有不爽,但天子命大臣為秦晉議追謚號這件事并非他有資格可以與聞的,韋見素當殿詢問,卻是大大的抬舉他了。現成的高帽子哪有不接受的道理?
邊令誠雖是宦官,然則卻并非胸無點墨之人,既然讓他表達意見,謚號的級別自然越高越好。
“‘文貞’便不錯,韋相公以為呢?”
此言一出,交泰殿中頓時又起了一片竊竊議論之聲。“文貞”二字乃有唐一代頂級的美謚,多少文臣夢寐以求而不可得,只有魏征、宋景這等一代名臣名相才有資格得授,閹宦竟張口就來,如何能讓人服氣?
韋見素沉吟了一下,便斟酌道:“學勤好問曰文,秦長史去歲進士及第,“文”字也可當得……只這貞字,卻與清白守節、大慮克就、不隱無屈相去甚遠,當仔細斟酌一二。”
百官當即紛紛附和,表示“文貞”二字不可輕易授人,是要仔細斟酌斟酌。邊令誠也不爭辯,臉上擠出一層褶子,呵呵笑了兩聲。
“韋相公所言極是,不知以那一個字替代更為合適呢?”
這番問話讓韋見素大為受窘,他原本只是想模棱兩可的將之敷衍過去,早早結束了這索然無味的朝會,謚號自有那些有司官員去議定,雖然有天子詔諭,但還輪不到一眾相公們親自出馬。可邊令誠卻不肯罷休,竟直接反問回來,以韋見素的性格不肯輕易得罪天子近臣,那么只能認真斟酌一個合適的字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茶陵县|
涡阳县|
武宣县|
卓资县|
抚松县|
库车县|
冷水江市|
巴东县|
肇源县|
通渭县|
罗源县|
武邑县|
兴义市|
杨浦区|
霍林郭勒市|
武胜县|
白城市|
长沙县|
澄城县|
黎川县|
高碑店市|
黔西县|
鄂托克前旗|
榆林市|
临泉县|
德州市|
墨竹工卡县|
花莲县|
怀宁县|
晴隆县|
独山县|
潞西市|
丹巴县|
陕西省|
马尔康县|
郁南县|
花莲县|
北京市|
精河县|
威信县|
茌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