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最后一首詩詞,才是今日蓬萊中秋詩會的關鍵。 可以說今日前來參加比試的學子可以賺,但蓬萊仙居絕對不虧。 這些學子若是能作出一首好詩詞來,蓬萊仙居不說傳遍天下,更有流傳百世的機會。后世人翻開書頁,或許便有這‘某年蓬萊仙居中秋詩會’之舊事。 再說了,便是這些詩詞沒那么驚艷,那也能借此熱鬧好一陣子,不說這區(qū)區(qū)幾百兩銀子,甚至是一千兩,那也不用半個月就能掙回來。 謝瑯嘖了一聲,揶揄地看著程嬌:“娘子打得一手好算盤。” 程嬌一派嫻靜溫婉,笑容甜美真誠:“夫君說什么,我怎么就聽不懂呢?” 謝瑯樂了:“聽不懂是嗎,聽不懂就好,我家娘子多單純善良的一個人啊,什么都聽不懂。” 程嬌笑容更燦爛了:“夫君是的是啊,我是多善良單純的一個人,聽不懂這些彎彎道道呢。” 瞧瞧,她多善良單純啊,梔子花都沒她白。 不過在場的人并沒有這一對‘心機深沉’的夫妻想的多,有了老先生出題,在場的人并未想過蓬萊仙居會有什么目的,故而都開始思索起了以‘蓬萊仙居中秋詩會’為題的詩詞。 有人在戲臺上搬來了三張案幾,有侍女鋪紙研墨,請三位學子登臺寫下佳作,每一位學子都有一位侍女恭敬地引上臺,邊上還有一位琴女坐在琴座前輕輕撥動琴弦。 一曲琴音錚錚,仿佛天地浩浩,風清月明。 這三位學子之中,其中一個大概沒見過這陣仗,又是激動又是臉紅,一時之間,竟然連手都不知往哪放了。 在場的人見他如此,忍不住笑了。 有人喊話道:“淮明兄,你這般,一會兒寫字的時候拿不起筆啊!” 杜淮,字淮明,便是那臉紅的俊秀郎君,此人大約不過是及冠之年,生得俊秀,瞧著還有幾分不諳世事的純粹。 在場的人聽到此話,當時哈哈哈笑個不聽。 杜淮聽了,臉更紅了,但臉紅歸臉紅,卻沒有退步,他振袖輕哼:“休要胡言,吾輩讀書人,豈能連筆都拿不起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