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三十二章 入對(一)-《季漢當興》


    第(2/3)頁

    諸葛亮看得出來,楊清所言并非阿諛奉承之語,此子是真心敬服自己的,心中大為感動,羽扇一指,說道:“明之,請坐。”兩人相對而坐,諸葛亮又對何植說道:“子遠自去忙他事,不必在此陪候。”

    待何植走后,諸葛亮一言不發(fā),只拿慧眼打量著楊清,楊清摸不著頭腦也只得對望過去。這一對視,諸葛亮見楊清目光堅定而清澈,心中已有判斷,而楊清也見諸葛亮眼中隱約有期待之意,心中也有所悟。兩人俱是聰明之人,不屑做那拐彎抹角之事,片刻之后,諸葛亮放下輕搖的羽扇,直接問道:“聽聞明之得大賢傳授,所學淵博,不知今日至此有何可教亮的?”

    楊清嚴肅地回道:“敢問丞相欲問何事?”

    “亮欲剪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完成先帝之遺志,不知明之可有妙策。”

    楊清心下道了聲果然,他已猜到諸葛亮會直接詢問自己對如何興復漢室的看法,此問既是考校亦是求策。考校自不用提,而求策則是諸葛亮高尚品格的體現(xiàn)。身為季漢丞相,擔負著中興漢室的重任,雖然他位高權(quán)重、智慧過人,但只要他人能拾漏補缺、有所襄助,縱使所問之人乃后輩晚學,他也愿虛心請教,這是一位名相的責任與擔當。

    楊清喝口茶潤了潤嗓子,對道:“當今天下雖是三分,然偽魏獨占十之六七、孫吳占去十之二三,而我大漢僅有益州一地,況且當前南中反叛,益州之地尚不得全。而經(jīng)過荊州、夷陵兩場大敗后,國力更是大損,故而此真危急存亡之秋也。曹魏已歷兩世,盡收士族人心,心存漢室之人恐所存無幾,土地寬廣,人口眾多,曹丕雖不如其父但仍稱得上是一位明主,又有北地眾多智能之士輔佐,因此曹魏不可卒除也。”

    楊清頓了頓,又道:“而東吳不僅已歷三世,孫權(quán)主政更是已有二十余年,在他的縱橫手腕下,東吳已從江東六郡擴張到揚、荊、交三州之地,江東士人已盡服于他。其人雖不擅領(lǐng)兵,但極擅政事,又兼手下名將輩出,故而每逢他人舉大軍來攻,皆能成功守住基業(yè),如赤壁、夷陵兩役,因此東吳亦不可急圖。更何況曹魏勢大,蜀吳兩地聯(lián)合與之爭斗也只是堪堪抵住,所以此時與東吳只能和也。”

    “如明之所言,魏吳兩國如此勢大,我漢室該如何應對?難道就只能困守蜀地乎?”諸葛亮微笑著輕輕地問道。

    “非也,清以為只要與東吳重修盟好,我漢室未必沒有復興的希望。”楊清也笑道:“與東吳修好之后,我方就可專心對付曹魏一敵也。曹魏雖然州郡廣多,但所謂攤子鋪的越大面臨的危險也越多。曹魏北有鮮卑諸胡侵擾,遼東公孫氏亦是首鼠兩端之徒,西邊諸羌部落也是時有叛亂,這三方對于曹魏雖不至大患,但若我大漢和東吳從南方大舉進攻,縱使他家大業(yè)大則也難免會左支右絀、疲于應付以至于漏出破綻,到那時興復的機會就來了。”

    “故而只要我大漢東和孫吳、西結(jié)諸羌、南平南中,再內(nèi)修政理、積蓄糧谷、廣攬人才、講軍演武,待戰(zhàn)機至時,遣一大將率偏軍偽作主力以向關(guān)中,丞相身率主力大軍以向隴右,一旦成功斷隴,則隴山以西不復曹魏所有。如此合益州、隴西、涼州、西域四地之力再復關(guān)中,強秦之勢成也。如此我大漢擁地利之勢,居高臨下以觀天下形勢,若勢大則先滅曹魏、再滅孫吳,若勢小則與孫吳同滅曹魏、平分天下,再圖孫吳,誠如是漢室可三興也。”

    楊清說完起身施了一禮,笑道:“此清淺愚之見,還望丞相莫要取笑才是。”諸葛亮左手按了按示意他坐下,隨即笑道:“明之所言若是淺愚之見,他人還能提出什么高明的策略呢?”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蛟河市| 衢州市| 涞源县| 闵行区| 乌兰察布市| 定南县| 宜章县| 云梦县| 万载县| 依安县| 丰原市| 习水县| 赣榆县| 西乌珠穆沁旗| 静安区| 华池县| 仁化县| 安多县| 澄城县| 滨海县| 宜章县| 和政县| 云梦县| 夹江县| 香河县| 卢氏县| 察雅县| 格尔木市| 淅川县| 宝鸡市| 汉沽区| 朝阳市| 彝良县| 宜黄县| 鱼台县| 中卫市| 华池县| 高陵县| 定安县| 元阳县| 聂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