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很快,兩座女子學堂,就在城里風風火火地辦起來了。 與此同時,小糯寶還出了新令。 凡是女子入學,無論年紀長幼,束脩一律全免。 只是萊城風氣傳統(tǒng),就算不花銀子,好多百姓也不肯讓女兒讀書。 甚至,在迂腐之人眼里,女兒家就是賠錢貨。 遲早都是要嫁人的,字識得再多,也不能多換幾箱聘禮。 好在小糯寶動了腦筋,很快想出法子,讓他們再也說不出“賠錢貨”這三個字。 “新令新令!但凡家中有一名女子入學堂的,秋稅可減三成~” “若有兩名以上,可減一半喲,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呀!” 奶聲奶氣的小胖丫,穿著橘紅軟緞的小襖,抱著銅鑼,每打嚓兩下,就扯著小嗓子吆喝一句。 豐景和豐苗抬著紅鼓,跟在妹妹身后,累得滿頭大汗,也要配合得不停敲著。 這畫面看著就喜感。 但也十足有用! 一得知減秋稅的消息,好些人家立馬態(tài)度大變,都搶著送閨女上學。 一時間,學堂前擠滿了人。 蕭蘭衣本想來幫忙記名,結果還未靠上邊,新買的靴子就被踩了好幾腳。 姜豐澤更是夸張,一個沒留神,就被熱情的百姓們擠出門外,摔了個大馬趴。 眼看姑娘們讀書的絆腳石沒了,小糯寶又下令,給了百姓經(jīng)商也可減賦少稅的規(guī)定。 男女老少們無不為此叫好,只覺得小神女真是開明。 這座小城的運數(shù),也正隨著小糯寶的一言一行,發(fā)生著巨大變化…… 眾人在萊城逗留了數(shù)日,不過聚散有時,終于到了該告別的時候。 出發(fā)那天,百姓都自發(fā)性地趕到城門,跪地拜別神女。 守著小糯寶這么多日,好些爺叔嬸婆們,都對她又敬又疼。 而一個個背著小布兜,剛從學堂跑出來的小姑娘們,也滿眼都是崇拜,視小糯寶為救贖神明。 眾人跪地叩首,抽泣聲時有傳來。 “小神女,您要珍重啊。” “記得?;貋砜纯窗?,神女!” “神女放心,我們定會把日子過好,不給您丟臉的。” “我們也會把書讀爛,不辜負您噠!”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