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翌日清晨小糯寶為了四哥,難得起了個大早。 她扭了扭小胖腰,躺在二嫂懷里被套上衣褲,順便從供品中,挑了好些青菜、蘑菇,又拾掇出蘋果、枇杷、青棗、甘蔗出來。 待聽到地窖里,傳來噼里啪啦的動靜后,馮氏已經有了默契,直接下窖去把閨女弄的東西,全都撿在筐里。 光是青菜就湊了三大筐。 余下的果子也裝了滿當當兩筐。 馮氏留了極少許,好給福善堂那邊做飯用,余下的通通抬到了驢車上。 她又打開窖里的蛋筐,撿了一多半的雞蛋出來,一并拿上。 家里自打養(yǎng)了這些雞鴨鵝,日日下的蛋咋都吃不完,多送一些去私塾,也好讓學子們幫著分擔。 “娘。”姜豐年抹了把腦門汗,提著水桶過來:“我裝了六桶水在車上,再盛個兩桶,湊八桶應該夠了吧。” 馮氏看了眼下去一半的水缸。 她心里一點也不慌,知道閨女隨時都能填滿。 “嗯,就先帶八桶去吧,再弄多了咱家的驢也受罪。”馮氏笑著彎起眼睛:“記得給那桶蓋子封好,別把水弄臟了,孩子們可就吃不上了。” 待一切準備就緒,馮氏抱著糯寶坐上驢車,摟著這軟軟一小坨,就朝云城去了。 云城的大小私塾可是不少,而豐景所念的韋氏書院,則是其中佼佼者。 不過其名聲響,倒不是因其背后有多大勢力,而是私塾的當家人,曾經入過殿試,是陛下欽點的探花郎。 只可惜這韋院長不喜朝堂,沒做多久清官,便退隱歸鄉(xiāng)。 但就沖著其探花郎的名號,就有不少學子,都對韋氏學院高看一等。 畢竟南紀國的殿試三年一次,能被皇上點為探花之人,也可謂是絕對的人中龍鳳了。 很快,驢車便停在了韋氏書院的門前。 見那滿滿一車的吃用,起初,看守的門童還以為是拿來叫賣的,正要擺手推拒。 姜豐年上前解釋:“我是你們私塾學子的大哥,這驢車上有水有果子,是因為旱情的緣故,特地來送給私塾的。” 那門童一聽,有學子家長前來送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