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而這位空客的掌舵人也是相當重視徐蒼的這份對于A350的未來規劃,特意空出時間閱讀了這份在他認為會非常可笑的規劃書。
雖說按照和笙名基金尼古拉斯·哈里威的協議,A350項目的主導方向全部交由徐蒼來決定,可是畢竟是一款頂著空客名頭的大飛機,總不能真讓一個外行來制定飛機設計的主要方向吧,這無疑是過于兒戲了。
一開始,空客的意思是試制出三個不同導向的方案,然后讓徐蒼來選擇。這從名義上來說是徐蒼來決定的,但實際上都是在空客所規劃的范圍內做出的選擇,不至于太過離譜。
這樣既能白賺到研發經費,還不會太亂來,屬于兩全其美的方法。
不過,就在不久前,笙名基金定期的資金支付突然斷了,而且空客無論如何都聯系不到笙名基金方面。
數目上,笙名基金只付出了原計劃的三分之一的經費。其實,空客是有意悄無聲息地吞下這筆錢的,再怎么說也是小幾十億美元的巨款。奈何,之前已經簽了合同了,而且徐蒼知曉了這件事,手法上不好做到隱蔽,這才打消了相關念頭。
然而,現在的情況就很尷尬了。
笙名基金給出的錢只有不到三十億美元,只有A380項目經費的八分之一。可是,A350的預期目標是一款單層雙發寬體機,規模上雖然不及A380,但也絕對不是一個小項目,三十億美元的研究經費簡直是在開玩笑。
按照以往的研發經驗,這種規模的飛機項目研發經費至少需要一百億美元,這窟窿差得有點兒多啊。
另外,空客自己也不好過。因為A380延期交付,導致預定A380的大批航空公司聯合起來向空客發起訴訟。這些航空公司中不乏有預定量第一的沙特航空,這等大金主,空客也不好來陰的,只能公事公辦打官司。
這種國際性的大官司不僅費用不小,而且官司存在本身就是對A380項目,甚至空客公司本身的名聲就是一個持續性的打擊。
好在空客因為A320項目的成功還有些底子,不然A380項目非得像RB211發動機項目之于羅羅,直接將空客拖垮了。
不過,就算空客血厚,經過這一番折騰也是虛弱不堪,不可能額外給A350項目撥預算了,所以那三十億美元就是全部A350項目的研發預算,一分錢都多不了了。
可問題是,這么少的錢想要進行一款新的機型研發根本就是開玩笑,尤其是A350項目對標波音的夢想飛機B787。
波音787在第一筆預算就已經達到了八十億美元的規模,而且據說還在繼續追加,有很大的可能能夠增加到一百八十億美元。這種研發成本上的巨大差距在一開始就擊碎了空客工程師們的信心了。
飛機這等工業集合就是靠錢砸的,一分錢一分貨,這可是鐵律。
用著只有787六分之一的研發預算造出一款可以媲美787的A350,這不是強人所難?
因此在預算委員會將三十億美元的上限定死之后,空客工程師面對如此高的要求,卻又如此緊張的預算紛紛打了退堂鼓,根本不愿意參與A350的設計之中。
誰都不想接下這個燙手山芋!
一時間,A350項目就成為了人人避之不及的瘟神。
到了最后,空客這邊也是沒辦法了,索性就完全按照之前與笙名基金約定的那樣,將設計主導權全部交給徐蒼。這樣如果后面項目失敗了,空客也沒有什么負擔,全責都是在徐蒼這邊。
只是,可惜了那三十億美元,全給一個外行人浪費了。
之前,由于徐蒼在飛行行業過于響亮的名聲,海姆萊茵·李斯特竟然還有過那么一絲絲的幻想,覺得徐蒼是否有一些可能可以給他驚喜,直到他看到了徐蒼寫的規劃書。
沒錯,這份規劃書是徐蒼在加拿大花了一個小時不到寫的,內容很少,只有三張紙。
開篇第一句話就是A350飛機的機身必須使用碳纖維,至少達到787的使用比率。
就這一句話直接讓海姆萊茵·李斯特繃不住了,只見他的腦門上鼓起幾根青筋:“他不知道全世界最優質的碳纖維供應商已經被波音壟斷了嗎?”
在使用復合材料上,空客的先行腳步比波音要更早,但是起得早不代表飛得高。
在787項目上,波音投入重金優化了碳纖維技術,將整個機身的材料都換成了碳纖維,另外通過在機身中包裹一層薄薄的銅網來解決碳纖維導電性不足的問題。
相較于整天挨雷劈的A320,波音在787項目上已經完成了后來居上的成就,至少在碳纖維領域是這樣的。
“不過,A350未來是要和787直接競爭的機型,別人有的,我們沒有會是一個很大的劣勢。”斯塔雷伊·瓦里克小聲說道。
復合材料可以極大的減小飛機重量,這是一個最直觀的優點。787本來就省油,而且減重做得又好,這更增加了其經濟性。要是A350不跟上,還采用鋁合金機身,那想必是很難打動客戶的。
可問題是
“沒錢啊!”海姆萊茵·李斯特抓了抓頭發:“你知道波音787的機身用的是一整個碳桶嗎?你知道這項技術的成本是多少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