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得不說崔厚畢竟是經商之人,心還是細。五銖銅錢雖然最好用,但畢竟笨重,而出門在外,若是攜帶大塊金銀,一是容易惹人眼紅招來禍事,二是真要用的時候一些小店根本找不開…… 就像后世帶張一百萬的支票去吃串串,吃完拿支票付錢,串串店的老板估計想拿竹簽扎人的心都有了…… 所以相對小額一些的銀豆子和金葉子就是最佳的外出旅行必備。 有錢自然好說話,一會兒功夫就將車輛人馬安頓好了,驛站內的驛長眼睛賊得很,看出錢是由斐潛出的,還特意上前招呼了一下。 漢代的驛長其實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官員,算是基層干部吧,手底下也管理著十幾號的人手。 比如最早的時候劉邦就當過亭長,那時驛站還不發達,只是五里設一郵,十里設一亭,而現在是三十里設一驛,這么算的話,驛站的驛長還比劉邦當時的官職還要大些。 還沒等斐潛和驛長說上話,忽然張招那邊有幾個士兵就在吵鬧了。 原來斐潛讓福叔付過銀錢后,這些兵士以為至少可以吃個飽飯,卻沒想到就上了一盆粟飯和麥飯,狼吞虎咽吃完了想添加時卻被告知要再加錢。 這幾個兵士哪里肯干,況且他們看見福叔明明白白給了三顆銀豆子,若是在洛陽都可以吃上一頓不錯的酒席了,那像在此既沒有肉也沒有酒,就粟飯和麥飯都不能管飽,于是認為是驛站方面在坑人,方鬧騰起來。 見此情況,驛站的驛長連聲叫屈起來,還將粟飯和麥飯的盆子敲的當當響,說這一盆子有多大,還說所用的粟和麥都是精心挑選的,是精制過不含糠殼,要一石粗粟米只能做六斗精粟云云…… 斐潛覺得有些好笑,沒想到在三國也遇上了“大蝦事件”。不過驛站的驛長有一點說的沒錯,就是普通百姓吃粟飯麥飯時,大都不舍得將殼清除得非常干凈,往往都是混雜著吃的,所以精粟和精麥是比較貴一些。 不過再怎樣也用不了那么多銀錢就是了,何況現在秋收剛過,正是糧價最賤的時候,若是等來年春天那個時間這價格也才差不多。 斐潛覺得沒什么必要為了幾盆飯而爭吵,因此說道:“我倒是何事,既如此,就按價再上兩盆飯就是。” 然后轉頭問這些兵士,再加兩盆飯夠不夠。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