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荀家公講,這個在古代,特別是東漢時期,是荀家很了不起的一個創舉。 在這個時期,知識是由少部分的士族人員所掌握的,像一般的百姓大字不識幾個,更別說懂得一些什么治國理政之術了。 荀家愿意把家族之學向外傳授,不管是出于何種目的,至少在傳播知識方面,荀家確實走在了前列。 當然,荀家比起那些廣開山門,不管富貴貧賤一視同仁的那些文化大拿,還是有一定差距,但是比起那些敝帚自珍的家伙們要強上許多了。 潁川郡有四老家族,又有四新家族。四老家族自然就是包含荀家在內,另外三家分別是鐘家、韓家、陳家,這四家是早在荀淑、鐘皓、韓韶、陳寔那個時候就已經是很出名了,也就是在東漢早期就已經聲名在外有出了不少高官了。 四個新一點的家族是杜家、郭家、趙家和辛家。 至于其他一些號稱潁川之家的,只是自己號稱而已,并沒有得到廣大普通人員的承認。 這一點,斐潛從今天荀家公講,眾人所坐的位置就可以看得出來。 焚香高臺之上,自然是主講人的位置。 最鄰近高臺有桌案的,是留給高官貴老們的,一般情況下都是空置。 再往后一點點的就是四大家族瓜分了,基本是一個家族占據了高臺的一個方向,分東南西北四面落座。 隨后坐的便是新興起的四個家族的成員…… 至于像斐潛這樣的便只能是再往后排,不過好歹還是有席子可坐,像是丁字房以及往后的,基本上全都是只能站立著聽課了,在最外圈還有那些寒門子弟,便只能是等這些荀家別館的人都已經把最前面的較好的位置都搶走了之后,才打開門讓寒門子弟進來…… 人雖多,卻很安靜。 和斐潛后世有去過的什么公開課完全不一樣,所有人都靜悄悄的等待,無人喧嘩吵鬧,沒有像后世的公開課,老師沒到就吵得跟菜市沒什么差別似的。 斐潛和棗祗、應瑜共坐一席。 昨日斐潛逗棗祗玩的時候,應瑜好象是去拜訪某人,到了很晚才回房睡覺,所以也一直沒有什么交流。 相對而言,斐潛和棗祗一個是年齡比較接近,二是愛好么也算是挺接近的,都挺喜歡吃的……所以相對來說,自然是比起和應瑜,走的近了一些。 忽然,斐潛就聽到門外咚咚咚敲了一通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