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璞玉雕琢-《尋道天行》
第(1/3)頁
一段陳詞,說得平靜卻有理有力。
字句如劍,是一劍一劍生生刺入在聽者的心扉,刺一個千穿百孔,體無完膚。特別是老人最后“必死無疑”四字,那更直接就把芍藥嚇出了一身冷汗,臉色煞白,全身力氣仿佛被一抽而空,就連抓在指尖的毛筆,也隨之脫手跌落地上。
宛如噩夢初醒,渾渾噩噩。
“曉得?”
“徒兒,疏忽了?!?
“是急了…”
“喳…”
嚴峻一話,著實是把芍藥嚇得不輕,足足半響,她都沒有從后怕中反醒過來。
老人家見狀,也不好再過多批評。
漸化厲色為和笑,緩緩彎腰幫著她拾起脫手落地的毛筆,并拿回至天井邊上,一點點地順著硯臺邊口,把沾在筆尖上的塵土細細刮掉。狼豪順滑,粘著水墨成油狀,映晨光金黃閃閃,讓人分不清墨到底是黑的還是金的。
“為師不怪你,所謂玉不琢不成器,再美之玉,亦需年月潤養,更要精工雕琢,方能通透其華光…”
話語輕柔,如春風拂人耳。
老人恢復成往常的和藹之色,耐心說著:“在過去的十數年里,我和老隱都以同樣的方式,把你和他隔絕于紅塵喧囂之外,潤養于世外山野中,就是為了讓你們以最純樸的心性,鐫刻古今天地間一切智慧。而這樣的方式,就如一把鋒利無比的雙刃劍。一刃利,可使你們心無旁騖,在十數年內盡數鯨吞寰宇學識。一刃弊,世外太小,把你們的眼光都局限在了方圓咫尺,不聞人間煙火。以至于空有學富五車的腦袋,卻沒有一個能承載智慧的格局。每每預事有余,卻往往謀事不足。
所以,玉成器的關鍵,還是在于雕琢。
為此,年前老隱放他走出了村子,去磨礪風雨。而我,在看到他以后,也照葫蘆畫瓢,松開了你的約束,讓你隨他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雖說,兩者行徑同樣為琢玉,但卻有著天壤之別,是老隱勝我一籌。因為,他夠狠。他狠得下心來,敢把自己唯一的孫子從北茫甩手扔到岳陽,讓他獨自承受生死。而為師心軟,則只敢讓你從問天走到襄陽,去看看那熱鬧繁華。
這,便是你和他,我和老隱的差距。
他的路比你遠,比你崎嶇,見識自然也就比你多得多了。經歷過生死的交替,便曉得關鍵的取舍。在未知的兇險面前,他知道三思而后行,在行知而不得的情況下,方才修書一封回來討教,卻自始至終不言進退。這便意味著,他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謹慎的同時是絕對的自信,而非著急與恐懼。而你則相反…臨險,首先想著如何出險,是心急。臨險而不得出,便想著如何以外力強行破之,是害怕。兩者相合便是心虛,此乃智者大忌?!?
“先生此言差矣…”
老人家話到這兒,芍藥忍不住反駁。
小嘴微微嘟起,幽幽回道:“明知道前方有險潛伏,為何不能趨吉避兇?徒兒先前一策確實魯莽,但先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之策,徒兒亦難認可?!?
老人深邃笑起:反問:“為何不可行?”
芍藥看著老人,不做半分退讓,更肯定道:“君子不立危墻,可是先生教徒兒的理?!?
“呵…”
“是的?!?
深邃依舊,笑意更甚,老人沒有否認:“但為師也曾教導你,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呀?現危墻之前為你所見,而墻后你卻不曾得見,又如何分辨得出墻倒以后到底是福是禍呢?”
話說得深,深含哲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阳县|
长汀县|
搜索|
八宿县|
白山市|
青州市|
石河子市|
乐安县|
陕西省|
绥芬河市|
富民县|
申扎县|
辉南县|
沛县|
民乐县|
滦南县|
东安县|
祁东县|
平安县|
新营市|
扎囊县|
玛多县|
玛曲县|
拉萨市|
姚安县|
炎陵县|
潍坊市|
岢岚县|
西宁市|
漾濞|
施秉县|
肥东县|
昌黎县|
三台县|
泽州县|
福泉市|
汶上县|
巴楚县|
商水县|
屏东县|
宜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