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三分南國-《尋道天行》
第(1/3)頁
晨行沐霞輝,翠鳥鳴花枝。
雨后穹蒼碧,諧步岳陽街。
春光明媚是早晨,陽光絢麗溫暖大地,路邊花草映陽發芽,晶瑩露珠透著清晰的波光。
岳陽城東西南北四門關,拖家帶口離城避禍的小老百姓已經不多,而且近兩日來還隱隱出現了返城的跡象。這第一波返程的,是外來的淘金客,說白了就是想趁著岳陽民心不穩,物價低迷時,來倒騰一筆橫財的豺狼之輩。這些人為數不多,畢竟商道有商道規矩,越界搶糧不亞于斷人活路,那是得有足夠實力才行的,若稍有不慎,這些外來的淘金客隨時都有被人拋尸瀛水的危險。而且,岳陽城乃南域都會,本來就有大量豪商在此生根發芽,哪容得旁人指染?所以,除了一些小倒家能賺點碎銀以外,稍大點的金客一時間也只是打打擦邊球罷了。
第二波返程的,是那些在岳陽城內還有些家業又沒離開幾天的小老百姓。他們返程的原因嘛,主要有兩個。一是聽說岳陽城的地價又漲起來咯,趁著沒走遠,趕緊回來看看形勢,好賣多些銀子再去上路。二是近來數日,岳陽城外大小官道上都忽然出現了大量的精壯軍旅,他們由岳陽城周邊城鎮傾巢而出,無一例外幾乎全數匯入岳陽城。這陣仗便讓得那些打算在附近城鎮扎根的老百姓,頓時就慌了。城鎮無兵把守,那還得了啊?!不說城中治安會怎樣,真要打起仗來,那也絕對就是一個用來做炮灰的地兒啊!反觀岳陽城,看那無盡軍士成滾滾大流朝使入的氣勢,那是大有一番誓與岳陽共存亡架勢啊!兩相比較,逃與不逃,孰輕孰重,是立竿見影。
該掉頭的,也就掉頭往回走了。
而實際上嘛,小老百姓就是小老百姓,他們永遠都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再遠些的也就不明所以了。殊不知,這僅僅只是數日間南域大地所發生的巨大變遷,其中一隅而已…
若按岳陽樓的情報說法,那是真變天了。
四日前,一代痞王夏淵與潛龍岳陽王于王府擺茶,數萬雄兵列陣王府外對持近三個時辰,遂至深夜,淵大獲全勝!岳陽王被迫讓出襄陽、漁陽、咸陽三城予夏淵,并賜封其為“征北大元帥”,授統兵帥印。賜封東洲舞氏領兵副帥-舞千重為“鎮南大將軍”,授統兵將印,率三十萬紫荊軍進駐洛陽城。同時,成立“正道盟”,以原漁陽城純陽分觀觀主周遠山擔任盟主,原岳陽城純陽分觀主李清風等三十六位各地純陽執掌為副盟主,授“正道旗”。
一夜之間,兩人封金掛印,一盟立旗,正式確定了南域四方聯合,共拒北犯之大勢。純陽方面雖仍有騷動,但也被夏淵以各種理由與許諾給生生安撫了下去,半推半就地接過了封旗。
南馬北奔,北獸南走。
信鴿漫天,飛禽蔽日。
瀛水千帆爭流,各路萬人洶涌。
披堅攜刃兵馬,拖家帶口小民。
短短數日,襄陽、漁陽、咸陽、洛陽四城,累計百十萬兵馬,數萬軍將武官相繼出走,隨大道流入岳陽城。與此同時,臨時駐扎在岳陽四周城鎮的近百脈純陽分支,數十萬弟子,陸續傾巢而出。化散為整,兵分四路,南西北中,中路萬余人入岳陽,立“正道旗”于純陽舊址。其余三路,南西北各數萬人,分流襄陽、咸陽、漁陽三城,臨時接替城中守備維穩要職,撤換城頭帥旗,立一字“淵”。
但,數萬人統領一城,實在是太勉強。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阳市|
辽阳市|
乐业县|
瓦房店市|
商都县|
德化县|
雅江县|
达州市|
桂林市|
高密市|
平湖市|
突泉县|
泰安市|
正镶白旗|
新疆|
延川县|
喀什市|
临城县|
建阳市|
福清市|
察隅县|
手机|
洪湖市|
南皮县|
龙川县|
东丰县|
塔城市|
白沙|
石首市|
曲阳县|
乌审旗|
江华|
苏尼特右旗|
尚志市|
尼勒克县|
永春县|
常山县|
吕梁市|
赤城县|
庆城县|
来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