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胡漢山到了涇縣,沒有第一時間就去鄉野賑災,帶著通政司的檢校們前往了縣城。 胡漢山沒有去縣衙里找知縣,在縣城里隨便找了一家茶館,坐在茶館正堂就讓通政司檢校們出去抓人了。 只過去了半炷香時間,涇縣縣城里的糧商,背后全有本地大鄉紳的影子。 一個接著一個,全都被抓到了胡漢山的面前。 胡漢山放下手里的青花釉蓋碗,審視了幾眼哆哆嗦嗦跪在一旁的糧商們。 本來還想著用什么借口來恐嚇他們,居然是自己送上門了。 幾名糧商全都穿著清一色的喜鵲登枝金花綢緞,按照大明律的規定,商人是不允許穿戴綢緞。 金陵的商人們忌諱頗多,平時只敢在家里穿綢緞。 地方上的商人可就沒那么多忌諱了,官商勾結頗深,背后又有本地大鄉紳的支持。 毫無顧忌的穿戴綢緞,乘坐轎子。 不過,真要是碰到了胡漢山這種過來找麻煩的官員,這幾名糧商可就要吃苦頭了。 胡漢山嚴厲的大喝了一聲:“都抬起頭來。” 糧商們戰戰兢兢的抬起腦袋,不明白從哪里冒出來一群丘八,把他們這些背景深厚的糧商給抓了起來。 胡漢山指了指通政司檢校腰間的配刀,似笑非笑的說道:“你們可知道這是什么刀。” 糧商們哪里見過繡春刀的樣式,別說是糧商了就算是涇縣的土皇帝知縣老爺,也是沒有見過繡春刀。 胡漢山知道他們沒有見識過繡春刀,繼續面帶笑意的說道:“這種刀叫做繡春刀。” 只是聽到繡春刀這三個字,糧商們的臉色刷的一下就白了,心里再也沒有了鎮定,一個接著一個慌忙給胡漢山磕頭。 沒見識過繡春刀,繡春刀的響亮名號卻傳遍了整個大明。 地方上的官僚鄉紳們誰不知道,每一次繡春刀出現以后,就會有大批的腦袋落地。 這些腦袋還都是平時惹不起的京官,或者是地方上的高官。 “行了。”胡漢山厭煩地讓這些糧商們別磕頭了,說出了把他們抓來的目的:“這一次請你們過來只有一件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