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賑災糧食裝好以后,南雄侯長子趙慶元帶著一大批人馬趕了過來,其中還有一個熟人。 這個熟人不是別人,正是江西試館的聞人黃子澄。 朱元璋來這里就是想看看小吏們,會不會耍上一些折色火耗的小手段,侵吞一些他們看來微不足道的賑災糧款。 沒有想到,李濬和張友聞二人辦事這么多的妥當,居然壓制住了這么多小吏。 尤其是李濬這名曾經的通濟門巡檢,朱元璋記住了他這么一個小小的武官。 前往涇縣的這一路,都是走陸路,水路不通不能用漕船把賑災糧食運過去。 賑災正使趙慶元和副使胡漢山率領著馬幫,踏上官道趕往了涇縣。 胡漢山帶著李濬在后面壓陣,趙慶元帶著臨時請來的錢糧師爺黃子澄,走在賑災隊伍的最前面。 趙慶元回頭看了一眼,不露聲色的說道:“江西師爺的名聲不弱于紹興師爺,這一趟還要多多仰仗黃師爺。” 黃子澄等舉人在沒有當官以前,一項重要的銀子來源,就是給趙慶元等官員當師爺,謀一個差遣。 因為才學和名聲的不同,前去請他們的官員品級也就不同。 黃子澄這一趟給趙慶元當錢糧師爺,一部分是為了五百兩大明寶鈔,另外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曾經給小侯爺當過錢糧師爺的名聲。 只要這一次能夠把差事辦的妥帖,黃子澄的名聲就能再上一個層次,以后來找他的官員品級都不會低了。 黃子澄正在認真的翻看黃冊,核查這一次賑災糧食的賬目,他深知小吏們挖改憑證的手段,不得不做一些防備。 直到翻看完了黃冊,黃子澄這才回應道:“東主放心,江西師爺的名聲您是知道的,不然也不會花費那么多銀子請學生來。” “不論東主這一次是真的想賑災,還是想借著賑災撈一筆銀子,只要江西師爺接了差遣,就一定會全力相助東主辦成這件事。” 趙慶元對于黃子澄的回答早在預料之中,正是因為江西師爺這么多年來積攢的名聲,他才會花費五百兩大明寶鈔的高價請來黃子澄。 趙慶元也就不藏著掖著了,推心置腹的說道:“不瞞黃師爺說,撈銀子是沒有必要,本官這樣的小侯爺不會缺這點賑災銀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