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刀光一閃,李濬只用柳葉刀劈了一刀就斬斷了銅鎖,斷裂開來掉在了石板臺階上。 張友聞所在的江寧縣縣衙有一位軍伍出身的三班班頭,還是邊軍里最精銳的夜不收總旗,斬甲不過十札。 張友聞轉頭看向了李濬,感嘆了一句:“當真是斬甲三十札的悍將。” 胡漢山知道李濬是靖難二十六功臣之一,卻沒想到他這么的悍勇,難怪他身先士卒的當做死士斷后。 其他巡檢們早就見怪不怪了,整個通濟門都知道李濬的斬甲三十札,可惜再是悍勇,不肯同流合污,通濟門始終難以容他。 胡漢山推開寺廟后門,帶著巡檢們沖了進去。 前往大報恩寺住持所在的大雄寶殿,好在胡漢山早就已經觀察好了位置,不用在大報恩寺里到處亂轉了。 來到大雄寶殿外的外庭。 胡漢山感覺有些不對勁,高聳大雄寶殿前寬闊的外庭,沒有一名和尚沙彌。 一個老熟人正在與住持聊些什么,態度恭敬。 老熟人身邊還站著七八名中年漢子,從他們的盤領常服可以看出來,官位很高。 胡漢山剛要走過去給老熟人周驥打招呼,張友聞攔了一句:“小侯爺周驥身邊的一位武官,本吏剛好在驛站見過一面。” “是揚州衛的指揮使,他在沙場征戰多年,憑借軍功從一個小卒子爬到現在的正三品指揮使。” 胡漢山明白張友聞的意思,他知道左丞相長子經常干出一些荒唐事。 不過在今天,希望胡漢山能夠冷靜一些,那些可都是刀口舔血的正三品指揮使。 還都是江夏侯周德興的舊部,不會給左丞相胡惟庸面子。 胡漢山輕輕點頭,表明自有分寸,換上一副無賴樣走了過去:“千里馬,真是人生何處不相逢啊。” 周驥已經從漕運使晉升為上十二衛的金吾后衛指揮使。 周德興的舊部指揮使們一部分借著回京述職的機會,明面上前往大報恩寺給太后上香祈福。 實際上卻是去和周驥見面,恭賀少爺擔任了上十二衛指揮使。 在大明最顯赫的二十幾名小侯爺里,擁有了不亞于六位小國公的兵權。 武平衛指揮使距離京城金陵比較遠,不清楚那副浪蕩模樣的官僚縉紳子弟是誰,臉色不愉的說道:“滾一邊去,別在這里打擾大少爺與住持談論佛法禪機。” 揚州衛指揮使倒是時常有機會來金陵,擺出了看似不錯的態度:“說話要客氣一些,那位可是左丞相長子胡漢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