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詹徽像是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語氣深沉的說道:“本聞人提議,徹底把胡漢山從大明前十才子,或是金陵前十才子等等才子名號里抹去。” 各試館聞人突然不說話了,就連最為凄慘的茅大芳都不說話了。 沒想到詹徽做出了這么一個趕盡殺絕的決定,竟然是要徹底毀了胡漢山在仕林文壇的名聲。 這個決定說一句歹毒都不為過。 在場的各試館聞人沉默很久,最后看向了詹徽,同意了他的趕盡殺絕。 “讓胡漢山后悔去吧!” 胡漢山毆打完各個試館的聞人,沒回通濟門復(fù)命,直接去了海運倉茶館一條街。 三牌樓的海運倉茶館一條街,消息靈通的程度不亞于武定橋東的集賢院。 三牌樓與武定橋東不同的是,武定橋東多是官僚縉紳,三牌樓多是貧寒百姓和各種三教九流人士,以及各地商人。 胡漢山這次過來,是想看看自己在貧寒百姓里的名聲怎么樣。 對于官員來說,民心指的是他們在官僚縉紳里的名望,哪里會在意貧寒百姓的想法。 歷朝歷代的官員都是這樣,就連皇帝都是這般想的。 唯獨洪武皇帝是個例外。 最在意官員的地方,是官員在貧寒百姓里的名聲。 名聲不是名望。 胡漢山別的不想,只求在貧寒百姓心里有個好名聲。 倘若有一天能夠成為貧寒百姓心里的青天大老爺,洪武皇帝在掀起‘胡惟庸案’時應(yīng)該能夠多考慮一二,推遲幾年。 現(xiàn)在的險惡局勢對胡漢山來說,能夠茍活一年是一年。 胡漢山換上粗布襖子帶上同樣換上粗布襖子的巡檢們,以新官上任請手下喝酒為借口,帶著他們來海運倉茶館一條街喝酒。 胡漢山剛剛踏在海運倉茶館一條街的大街上,就聽見大街兩側(cè)茶館里老百姓的議論聲。 “哥幾個別喝了,你們聽沒聽說早上各試館的舉人老爺們發(fā)生了一件事。” “早就聽說了,那些個不把咱們當(dāng)人看的舉人老爺,全被更混賬的胡漢山打了一頓。” “聽說是因為廖世榮那件事。” 提到廖世榮幾個字,茶館里的議論聲頓時高了幾分。 在茶館里喝茶等著做工的老百姓們,比起官員們可不怎么怕錦衣衛(wèi),反而對錦衣衛(wèi)喜歡的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