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就是因為過了真話,廖世榮才不會相信,六七名公侯子弟更不會相信。 胡黨成員和一些京官忌憚胡漢山的身份,同為淮西勛貴的廖世榮卻不會過分在意。 就算帶人打了胡漢山一頓,只會當做晚輩之間的玩鬧。 廖世榮還喊左丞相胡惟庸一句伯父,長子沒本事挨了揍,難不成他這個做長輩的要去教訓(xùn)世侄廖世榮。 一個圈層一個規(guī)矩,胡漢山身邊沒有心悅誠服他的一幫公侯子弟,沒有依靠自己真本事得來的官職。 淮西勛貴子弟永遠不會高看他,身份地位更是要比他高。 這也是左丞相胡惟庸一直費盡心思想要培養(yǎng)胡漢山的原因,胡惟庸要是還活著還好,一旦他死了長子又沒那個本事接班。 胡黨就為他人做了嫁衣,成為陸黨、陳黨、甚至是李善長的李黨。 倘若能夠拜在宋濂門下,胡漢山就憑空多了一大幫恩師的門生故舊,用來作為黨羽。 師出一門的關(guān)系,可是不比鄉(xiāng)黨差多少。 廖世榮等公侯子弟認定了一件事,胡漢山這次必定是像他們一樣抱著破釜沉舟的心思,一定要拜在宋濂的門下。 不過,廖世榮貴為燕王府的儀衛(wèi)副將,掌握燕王府兵權(quán),有著燕王朱棣的面子作為幫襯。 身邊又有六七名公侯子弟,通過公侯子弟們的權(quán)利和人脈,搜羅了大量關(guān)于宋濂的各種喜好和親族關(guān)系。 還是覺的不夠穩(wěn)妥,把胡漢山視作最難纏的阻礙。 程門立雪也要講究一個時機。 誰能被宋濂第一看到,自然是對他的印象不錯,起碼誠意滿滿對未來的恩師敬重。 只要能在宋濂心里留下一個尊師重道,事情就成了一半了。 東籬草堂門口的站位很快遭到了官僚縉紳子弟們的爭搶,全天下做官的官員和在鄉(xiāng)野擁有大量田地的鄉(xiāng)紳,都是官僚縉紳。 官僚縉紳也有高低貴賤,淮西勛貴毫無疑問是官僚縉紳里最為煊赫的一撥權(quán)貴。 在淮西勛貴子弟里都屬于佼佼者的廖世榮,占據(jù)了最前面的位置,草堂門口的那棵桃樹下。 一直在朝堂上與淮西勛貴相互攻訐的浙東文官,為了爭搶拜在宋濂門下的機會,同樣是來了幾位身世顯赫的朝廷重臣子弟。 拜在宋濂門下實在是太讓人心馳神往了,重臣子弟們險些不顧斯文,與廖世榮擼起袖子打起來。 迫于廖世榮身邊的六七名公侯子弟,只能心里大為遺憾的作罷。 不過,這幾位重臣子弟把視線投到胡漢山身上,只要他敢擠過來就一起聯(lián)手對付他。 爭不過身邊有一幫公侯子弟幫襯的廖世榮,還能爭不過孤零零兩人的胡漢山和劉文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