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更讓胡漢山絕望的還在后面。 這時,劉文泰突然從花梨官帽椅上站了起來,認真道:“學生有一個建議,想要與各位商量一二。” 在場的金陵才子和名士們,看向了操辦這次雅集的劉文泰,似乎都在期待著什么。 劉文泰語氣堅定的說道:“以漢山先生的文采,學生建議公認他是金陵前五的才子。” 金陵是大明京城,文治璀璨,人杰薈聚。 各個府縣、布政司的才子們在參加完科舉以后,不管是金榜題名了,還是名落孫山,大多都留在了京城金陵。 高中科舉的方便在結交京官,方便以后外放做官,沒高中科舉的準備在京城讀書,省去趕往金陵的舟車勞頓時間,等到三年后繼續科考。 這里面還有左丞相胡惟庸的功勞,刻意營造出野無遺賢的盛世景象。 這也導致了江南四大才子有三位是金陵才子,剩下那一位還是金陵附近府縣的才子。 大明十大才子里有八位金陵才子,剩下的兩位十大才子志向不在科場,而是像詩仙李太白和東坡先生那般游歷山水,正在大明的名山勝水游歷。 劉文泰能夠成為公認的金陵前十才子,當年可是讓他那位見慣了宦海沉浮心里早就波瀾不驚的爺爺,在起草詔書的嚴肅時刻當著洪武皇帝的面笑出了聲。 治軍嚴厲,治官更是帶著血腥味殺氣的洪武皇帝,得知了原因不僅沒有責罰劉文泰爺爺,還賞給劉文泰爺爺一塊名貴的澄泥硯,贊嘆劉文泰爺爺治家有方。 公認的金陵前五才子,可謂是把胡漢山捧的極高,基本上是說他在詩詞方面整個金陵無人能出其右。 金陵詩詞第一。 金陵前十的才子,各有各的擅長,有的工于丹青畫作,有的擅長行楷書法,有的精通治經...... 要是把胡漢山的詩詞排進金陵前五,關鍵是胡漢山年紀輕輕還沒及冠,妥妥的一樁文治里的祥瑞。 洪武皇帝知道了以后,尤其是知道胡漢山年紀輕輕在仕林文壇就有這么大的名氣,肯定是重重有賞。 胡漢山知道這里面的厲害,頓時嚇的是面無人色。 他真要成了金陵前五的大才子,前兩次攪黃左丞相慶賀宴和退婚傅玉媖的擺爛,可就白費功夫了。 還沒等胡漢山拒絕,這幫子一直以來極其文人相輕的金陵才子們,全都是認真的點了點頭。 就連那些眼界極高的名士們,也都是紛紛露出了笑意,顯然是認同劉文泰的說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