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261.南維-《一路絕塵》

      261.南維

      不管唐代以前稱"袁紇"或"韋紇",唐代的時候改稱"回紇"或"回鶻",元代又稱為"畏兀兒"或"畏吾",但幾乎誰都知道維吾爾族生長在我國西北的**,有著自己的語言、文字,信奉***教。一曲"我們**好地方,天山南北遍地是牛羊"就是寫的那些維族。可是在中國的南方桃花源那種地方,卻生活著幾千維族人。他們依然保留著維族的所有生活習慣和宗教信仰,因為生在湖南、又在中國的南方,因此就被稱為"南維"。

      那么,為什么遠在邊陲的維吾爾族,會在江南水鄉(xiāng)定居呢?據(jù)《湖南維吾爾族世系源流》、省志、府志、縣志、《湖南維吾爾族》以及《翦氏族志》等史料記載:湖南維族的祖籍在我國西域元代曾經(jīng)存在過的高昌王國、也就是現(xiàn)在的**吐魯番、哈密一帶。1227年,成吉思汗統(tǒng)帥下的一支***軍將領哈勒,曾任高昌王國兵馬大都督,爾后率軍攻滅西夏,**了現(xiàn)在的甘肅、寧夏一帶。湖南維族就是高昌都督哈勒將軍的后裔。

      據(jù)史料記載,1209年哈勒在**克魯倫河與鐵木真結盟,并統(tǒng)帥一支***軍隊參與伐西域、克西夏、滅金、亡宋、建立元朝的所有戰(zhàn)*。這就是湖南維族的先民第一次由邊疆遷往內地。到了1371年,明朝的朱元璋又啟用回紇后裔、元朝的舊將哈勒·八十,派遣他隨徐達、常遇春等南征,因而**瀟湘之地。并以其翦除敵對勢力開疆拓土有功,親賜"翦"姓,晉封為"鎮(zhèn)南定國將軍",更將他的名字"八十"改為"八士",又封哈勒·八士為荊襄都督府都督,加太子太保銜,由燕京遷往江南,鎮(zhèn)守湖廣辰常一帶。其實也就是明朝"以夷制夷"的政策:一方面割斷他們與西域的聯(lián)系,一方面用以制衡南方的少數(shù)民族。

      至于朱元璋為什么會對南維賜以"翦"姓,一般的解釋是褒獎哈勒·八十翦除敵對勢力開疆拓土有功,而另一種解釋是一段很有意思的傳說。相傳朱元璋在決定給哈勒·八十賜姓的時候問過他的軍師劉伯溫。劉伯溫經(jīng)過反復推敲,認為哈勒·八十沖鋒在前,而前進中速度最快的是飛鳥,"前"字下面加一個"羽"字就構成了"翦"。還因為哈勒o八十武藝高強、萬人能敵,漢人夸獎為"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而西域地區(qū)稱之為"十五路",剛好"翦"字有十五筆,正好包含這層意思。所以朱元璋采納了劉伯溫的建議,賜其姓"翦",并賜義女吐葉公主(鄧愈之女)為妻,這便是南維翦姓歷史的開端。

      哈勒o化的交流,都有著不可抹煞的功績。從此由翦姓后裔所率領的***軍隊就在武陵、桃花源一帶落籍定居,或力田為農(nóng),或服賈為商,或讀書為仕,或披甲為戎,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繁衍到26代,8000多人。

      從武陵出發(fā),過河洑、穿陬市,眼前就會豁然開朗,一座座漂亮別致的大樓,一條條亮麗潔凈的水泥村道,一排排掩映在綠樹果林中的樓臺亭榭,一戶戶幽靜雅致怡然自樂的農(nóng)家小院,村街小巷,田疇山野,炊煙繚繞,青綠蔥蘢,處處充滿著勃勃生機。這就是有著"維吾爾族第二故鄉(xiāng)"美譽的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xiāng)。全鄉(xiāng)面積58.95平方公里,轄23個行政村,其中維吾爾族7688人,是除**以外最大的維族群聚地。

      "楓樹"一詞源于那里遍布著葉茂根深的楓樹。縣志也記載著:"縣東20里,有楓樹,夏綠秋紅,景色宜人",那是翦姓軍士隱居在現(xiàn)在的楓樹坪,廣種楓樹、世代繁衍所形成的。雖然號稱第二維鄉(xiāng),可是那些南維與周邊的漢人關系一直很緊張。由于地勢高、水源缺,漢人又把他們視為異姓異族,解放前經(jīng)常為了爭奪水源而發(fā)生械*,一次大型的械*,雙方死傷就達數(shù)百人。也有些和阿拉伯與以色列的關系那樣。同樣值得驚訝的也是,人力物力遠遠勝過南維的漢族經(jīng)過幾百年的爭*都沒能把這里區(qū)區(qū)上千南維斬盡殺絕、或者趕回到**去。可見得這些翦姓的南維人團結一致、好勝心強、不太好對付的。

      南維翦氏,聞名遐邇。雖然以前有一首民謠唱道:"維民苦,維民苦,維民處處逗人古(武陵話:意思是受欺負)。"可是他們頑強的生活下來,而且還在這里繁衍生息,還有不少人走出楓樹,走向海內外,備受世人關注。隨著解放后重視民族事業(yè),強調民族團結,南維與周邊漢族的隔閡也冰消雪融,變得能夠和睦相處了。還有不少阿拉伯國家的領導人慕名來訪,是個比武陵更出名的小地方。

      不過,隨著黃塵飛揚、蹄聲震天的冷兵器戰(zhàn)爭年代的結束,翦姓軍士的那種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輝煌歷史不僅隨著歲月遠逝,就連南維自己其中的一部分也漸漸遺忘了自己的過去。在這缺乏大漠風沙的磨礪和強烈紫外線照*的南國水鄉(xiāng),漢族文化習俗早已將南維的語言服飾同化了,那令人迷醉的清風桃花也已經(jīng)將剪氏后裔的勇武和韜略消融了。

      因為經(jīng)過600多年遠離族群并與異族通婚,湖南維吾爾族人的相貌特征已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因長期與漢族雜居,相貌上很難辨別其民族成份,他們的服飾也基本漢化,只有宗教信仰和民族禁忌依然保留著。如今民族傳統(tǒng)在年輕人身上已經(jīng)沒有多少痕跡,除了少數(shù)阿訇、老人尚能講幾句維吾爾語之外,絕大多數(shù)人已經(jīng)通用漢語。這是社會語境發(fā)展所產(chǎn)生的變化,是唯物史觀上所說的歷史大勢所趨。有些年輕人已經(jīng)不信真主,豬肉一樣照吃;有**老師來教那里的孩子學維語,但是太難,孩子們已經(jīng)被漢化了。就和那些入關以后的八旗子弟一樣,連滿文都忘光了,亡國也就是指日可待的。

      可是在這片不見維民花帽、也無駿馬馳騁的土地上,卻依然還有不少的翦姓人堅守著***教的教規(guī),在家里貼著***教的節(jié)令表,依然要過古爾邦節(jié)、開齋節(jié)和圣記節(jié),依然堅持每天做禮拜,依然會不抽煙、不喝酒、不吃死物、血和豬肉。依然會信天仙、信真主,崇拜心口如一,在那種屬于他們自己的節(jié)日里載歌載舞。

      尤其是有這樣一個老人,他堅信自己是八士的嫡孫后裔,不僅堅持那些教規(guī)和禁忌,從**娶回一個純潔的維族女人,生下一個凹眼高鼻梁黃頭發(fā)的純種維族女孩,而且把自己的女兒千里迢迢的送到**去讀書,從小學到初中畢業(yè),如果不是為了讓她接受更好的教育、以便更好地完成學業(yè),那個女孩就會留在**參加工作,結婚生子。因為按照教規(guī),為了保存和發(fā)展他們的民族,維族的男人可以娶漢人的女兒,而他們的女兒絕不會嫁給漢人的兒子。

      翦南維就是那個女孩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口市| 宣汉县| 桐梓县| 泗洪县| 兰溪市| 玉田县| 太谷县| 苍梧县| 西和县| 嘉善县| 金堂县| 北京市| 莆田市| 永顺县| 华容县| 大厂| 虎林市| 临猗县| 辽阳县| 赞皇县| 岳普湖县| 鄂州市| 咸丰县| 西平县| 溆浦县| 蒙城县| 武安市| 大方县| 贵定县| 五河县| 南阳市| 安丘市| 辽源市| 吉木萨尔县| 仙居县| 怀来县| 大兴区| 贵定县| 奉化市| 泾阳县| 鸡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