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種族(3) 龍類/精靈-《光靈行傳》
第(2/3)頁
盡管如此,龍類的再生能力仍然是不容忽視的。特別是在對龍類的戰斗中,不要以為把龍的尾巴砍掉就能夠安心,它們的尾巴只要過上半個小時左右就能夠再長回來,會又一次成為致命的武器。因此,對付龍必須速戰速決,給時間讓受傷的龍回復元氣,等于給自己挖墳墓。
正確的屠龍方式有兩種:其一,是把龍的腦袋完全轟爛,因為腦部是龍類唯一不能再生的部分。其二,是把龍類的心臟刺穿,完全停止龍血的流動,這樣就可以完全阻斷固有光子在龍體內的循環,龍類就會失去再生能力,最終失血死亡(注意:死亡前可能還會掙扎數個小時!)。
實際上,古代獵龍者一族還創造過[屠龍術]的附魔秘法,可以完全分解龍類的固有光子構造,達到從內部破壞龍類肉體的效果。但是該術早已隨著獵龍者一族的衰落而永遠失傳。
2/04/05: 種族:龍類(5):龍族契約
與其他生物訂立契約,是龍類喜歡做的一個比較奇怪的行為。這可能是對它們的遠祖,魔王路斯法,的下意識模仿。
龍類喜歡給予自己欣賞的生物以自己的鱗片,因此法給予的鱗片綁定了一個空間傳送術的錨點,讓契約者能夠隨時把龍召喚出來。
當召喚時,龍類制造的亞空間通道只能由有厚重光子鱗甲保護的龍類通過,其他生物想要進入,就會馬上被亞空間內的不穩定力場拉扯得支離破碎,只有少量有非常高魔術天賦的法師能后反過來利用亞空間通道到達契約龍的所在地(前提是龍允許,否則龍可以瞬間關閉通道,把通過者永遠困在其中)。
當然了,龍類可不會白干活。契約者每次召喚都需要支付相應的代價,貢品可以是食物,財寶,或者各種稀有品。龍類要求的報酬視契約內容和難度而定,雖然龍類是出了名的貪婪,但是對于契約所需要的報酬卻計算得極其公道,可能是出于龍類的自尊心所驅使,他們并不會多占他們認為自己應得的那部分報酬以外的東西。
然而,歷史上僅有極少的生物能成功和龍族結成契約的。人們一般都是在和龍爭斗中被殺死或者殺死龍,能夠與龍化解干戈,已屬極難之舉,更不要說是得到龍類的青睞,獲得契約的龍鱗了。所以歷史上能夠和龍類達成契約的人一般被專稱為"馭龍者",在各種族(特別是人類)中受到廣泛尊敬。
在古代的潘托拉肯,成為天位騎士的條件之一,正是要至少和一條龍訂下契約。不過隨著歷史的推移和龍族的隱世,這個條件變得越來越難實現,最終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時候被廢除了。(改為至少和一個史詩級光子生物訂下契約,而不再限定為龍類)
和龍訂契約的事也被考古學家認為是"潘托拉肯"一詞的詞源:Pandragon在古代凱爾特語里正是"與龍一起飛翔"的意思。
2/04/06: 種族:龍類(6):龍族的隱世 (Age of Dormancy)
大約從5000年前起,龍族開始隱離人世,過著低調隱居的生活。雖然沒有確切的證據表明二者之間的聯系,但是5000年前也正好是龍類的王,龍帝泰坦斯失蹤的時候。考古學家和龍類學家都相信是因為龍帝的失蹤導致龍族的社會群龍無首,繼而各奔東西,進入隱世時代。
隱世后,龍類都基本老實了下來,在各山洞里過著穴居生活,只要不受滋擾就不會主動襲擊人類。龍類偶爾也會互相爭奪地盤,但是不再有各種大規模的爭斗。(這以前龍族和人類的爭斗幾乎搞得人類社會雞犬不寧,各城鎮每天都在巨龍襲擊的陰影中度日)
偶爾有行為比較出格,襲擊人類城鎮的龍,也一般會因為勢單力薄而最終被騎士團消滅。
龍族隱世時期,潘托拉肯騎士團的原則一般就是不去惹龍,除非龍類主動出現在城鎮里搗亂。而龍族隱世前曾經興盛一時,以獵龍為生的古代獵龍者一族,也漸漸因為沒有了獵龍的委托而衰落,改以狩獵和農耕為謀生手段,最后漸漸被歷史所淡忘。
到頭來,龍族隱世的原因仍然是一個迷。但是也正因為龍族的隱世而為人類社會帶來了最大限度的和平安定,促進了光輝地域5000多年來的高速發展。現在就算龍類不再隱世再次和人類爭斗,估計也不是高度發展的人類社會的對手了。至少科學家們是樂觀地這么認為的。
========================================
2/05: 種族:精靈 (The Elves)
2/05/01: 種族:精靈 (1):概述
和人類的外貌幾乎沒有差異,唯一的不同,是擁有尖而長的耳朵。該種族是介乎于光子適應生物和史詩級光子生物之間,被認為是人類高度進化后的形態。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城县|
南部县|
抚松县|
运城市|
梁平县|
永仁县|
合肥市|
花莲市|
上杭县|
华坪县|
平乡县|
湖南省|
高雄县|
鱼台县|
和田县|
汾西县|
浦东新区|
蒙山县|
柳州市|
合山市|
四平市|
武定县|
盐亭县|
辉县市|
鹤峰县|
婺源县|
庆云县|
德阳市|
修文县|
福泉市|
浪卡子县|
合山市|
平陆县|
团风县|
铁岭县|
克什克腾旗|
安达市|
新竹市|
东阿县|
柳州市|
林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