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此行江南,正要體察一番沿途風土人情,乘坐官船,又能看到什么?” 于是范景文和王承恩堅持與云逍同船。 云逍自然不會反對。 船主喜不自勝,有這些通天的大人物在船上,這一路上不知道要省多少麻煩,少多少盤剝。 商船順著大運河,一路向南航行,官船遠遠地跟在后面。 數日過后,商船過了德州。 云逍此時已經沒有了離開時的好心情。 王承恩和范景文的神色都不怎么好看。 沿途所見所聞所經歷,可謂是觸目驚心。 他們乘坐的商船,多次因為運河淤堵,不得不停滯河上。 曾遭遇漕運巡船的勒索,以及沿途各地漕運行署衙門官吏的盤剝。 在還遭到過漕幫公然攔河搶劫。 在靠岸停歇的時,也目睹了運糧漕軍風餐露宿、食不果腹。 被迫棄船逃走的有之,欺壓沿岸百姓的也有之。 甚至還遇到過,押送漕糧的官員、漕卒監守自盜,故意鑿沉漕船,將整船漕糧貪墨。 如果是乘坐官船,肯定是看不到這些的。 云逍在前世,就知道大明的漕運腐敗,弊端重重。 卻遠沒有這次親身經歷,來的這么真切。 并且云逍還知道,沿途所經歷的這些,還僅僅只是漕運的表象。 看不到的是,已經腐爛的血肉和骨頭。 王承恩和范景文這一路都是神色凝重,憂心忡忡。 漕運,對大明國家財政,發揮著命脈的作用。 元朝時期的漕糧運輸,以海運為主。 運河不過是海運的輔助性交通,無關緊要。 大明對大運河的依賴程度前所未有,遠遠超過以前的歷代王朝。 大運河是京城和江南之間,唯一的交通運輸線。 除了糧食,新鮮蔬菜和水果、家禽、紡織品、木料、文具、瓷器、漆…… 幾乎所有物品,都要通過大運河進行輸送。 漕運爛了,大明等于是被切斷了大動脈。 王承恩和范景文怎能不憂心? 船過東昌府。 范景文準備寫奏疏,上書朝廷,整頓漕運。 “整頓?” “整個漕運,都已經爛透了,還怎么整頓?” “漕運經歷多次整頓,最終是個什么結果?” 云逍冷笑著直搖頭。 范景文一陣頹然,“這該如何是好,這該如何是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