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孫承宗見劉興祚一副目瞪口呆的樣子,不由得一陣大笑。 別說是劉興祚。 就連孫承宗,得知劉興祚被任命為錦衣衛指揮使的事情,也是覺得匪夷所思。 朝野之中,更是有無數人驚爆眼珠子。 劉興祚強壓心頭的震驚,向孫承宗問道:“敢問閣老,朝廷為何會有這樣的任命?” 孫承宗擺擺手,“這次倉猝出兵,建奴大軍將至,此地不宜久留。且回錦州,老夫再與你細說!” 劉興祚點點頭,接著向孫承宗懇求道:“城中還有幾十名兄弟,由于受傷后救治不及而辭世,能否帶著他們一起回去?” 按照以往的慣例,兵卒戰死后,通常是就地掩埋,甚至直接拋尸荒野也是常有的事情。 這些人隨劉興祚轉戰數月,他自然不忍心將他們丟在這里。 “老夫已經上奏朝廷,在寧遠建一座忠烈園,專門掩埋忠烈骸骨。” “他們為國捐軀,皆是大明忠烈,他們的忠骨自然要善待,帶回去后,以大禮厚葬。” “另外,把這次所有戰死的將士造冊,上報兵部核準,朝廷會在忠烈祠中,為他們設置靈位,永世享受大明香火。” 孫承宗的一番話,讓劉興祚以及眾多兵卒,怎么也難以相信自己的耳朵。 半晌。 劉興賢結結巴巴地問道:“我們這些個遼東漢人,也能,也能入祀忠烈祠?” 孫承宗笑道:“糾正一下劉將軍,從今后,咱們軍中沒有什么遼東漢人,只有大明的軍人!” 劉興祚、劉興賢兄弟感到鼻子一酸,眼圈當即紅了。 他們舍棄在建奴中的高官厚祿,九死一生投奔大明,正是不愿辱沒祖宗,以及一腔熱血。 可歸明之后,卻處處受到猜忌、提防。 一句‘軍中沒有什么遼東漢人,只有大明的軍人’,讓他們覺得以前所做的一切,全都值了! 頓了頓,孫承宗大聲說道:“老夫剛才所言,句句是真!” “并且老夫還從兵部得到消息,但凡是為國捐軀的明國人,不管是將是兵,也不管是文還是武,也不論身份貴賤,全部入祀忠烈祠,享受大明的國家香火,受萬民景仰。” “并且每年的清明和過年,皇帝陛下親自率領百官,前往忠烈祠祭祀!” 三百多兵卒齊聲歡呼起來。 從古至今,漢人最為重視的就是兩樣,香火與血脈延續。 如今死后能夠享受香火,并且還是僅次于太廟規格的忠烈祠香火,皇帝、百官每年兩次祭拜。 這是何等的榮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