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凌河堡。 劉興祚佇立在一堵斷墻上,眺望前方。 黑暗中,建奴斥候騎兵來回游弋。 兩三里之外,就是燈火通明的建奴大營。 劉興祚苦澀地一笑。 崇禎元年,劉興祚詐死歸明,在皮島任參將。 去年九月,劉興祚偕弟劉興賢來錦州,與袁崇煥商議軍機。 因秋天風高浪大,沒能返回皮島。 十月底,建奴繞道蒙古,越過長城奇襲京畿。 寧錦為之震動,劉興祚請命馳援。 卻由于是降將,得不到袁崇煥信任,被留在了錦州。 孫承宗接任薊遼督師之后,劉興祚被留下,安排他駐守大凌河堡。 大凌河堡只是一座小城,距離錦州僅有六十多里。 由于建奴以前多次攻打,城堡的城墻被多次摧毀,僅剩下墻基。 劉興祚帶著一千多兵卒,任務就是重新修建城墻。 孫承宗改變以往的經遼方略,一邊收縮防守,一邊派出小股兵馬襲擾建奴。 劉興祚請命出擊,得到準許后,率領部下離開大凌河堡。 他自幼在遼東長大,對地形以及風土人情極為熟悉,并且在建奴漢軍中,有很多舊部。 憑借這些優勢,劉興祚偽裝成建奴漢軍。 竟然被他一路混到了遼東腹地,并奇襲馬鞍驛堡成功。 馬鞍驛堡是咽喉要地,距離建奴都城沈陽不遠。 此時竟被明軍攻破,引起沈陽城內人心惶惶,建奴高層震動。 皇太極又驚又怒,派出大軍進行瘋狂圍堵。 劉興祚本打算一路退到海邊,那里有接應的東江鎮明軍。 然而被激怒的皇太極,又怎么可能讓他如愿,早就派出重兵封住了退路。 劉興祚迫不得已,只能帶兵四處轉戰,最后硬是跳出了建奴包圍,撤回到大凌河堡。 皇太極這次給建奴軍隊下達了死命令,不見劉興祚首級,絕不收兵。 劉興祚剛撤回大凌河堡,建奴三千鐵騎趁夜追到,將其圍困。 劉興祚此時手下僅剩下三百多殘兵,并且個個帶傷,精疲力盡。 加上大凌河堡的城墻,僅修復了一人來高,哪里守得住? 等天亮之后,建奴就會攻破城堡,劉興祚和部下插翅難逃。 劉興賢在一旁嘆道:“哥,咱們這次怕是要埋骨這里了。” 周圍的將佐無不面露絕望之色。 “已經派人向錦州求援,天亮的時候,援兵應該會到了。” 劉興祚在心中嘆了一聲,這種安撫軍心的話,連他自己都底氣不足。 “哥,援兵能來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