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偏殿中,幾名官員正襟危坐。 除了薛國觀、南居益,李精白以及河南巡撫、布政司衙門的主官都到了。 坐在末位上的一名男子,年過五旬,頭發(fā)花白,神情木訥,一身布衣。 薛國觀看了一眼他腳下的草鞋,不由得眉頭微蹙。 然后鄭重其事地叮囑道:“成仲,稍后國師當(dāng)面,可不要有什么失禮之處!” 那男子唯唯諾諾地道:“草民明白?!? 薛國觀的眉頭皺得更緊了。 這人便是前工部尚書,兼總理河道提督軍務(wù)(河道總督)張九德。 此人為官極為務(wù)實、能干,并且在治理黃河水患上頗有建樹。 崇禎當(dāng)了皇帝之后,張九德被定為閹黨,因此罷官為民,一直在家中賦閑。 這次云逍打算重新起用張九德,主管河道治理事宜,對他而言無疑是天賜良機(jī)。 誰知他到了開封之后,薛國觀才發(fā)現(xiàn),此人并無重回朝堂的想法,多次提出請辭。 在治理黃河的規(guī)劃方面,張九德給出的意見,也是中規(guī)中矩,讓薛國觀大為失望。 薛國觀擔(dān)心等會兒見到云逍,張九德又要當(dāng)面推辭,因此特意出言提醒他。 云真人有心起用你,你卻不識抬舉,要是激怒了云真人,讓你在家養(yǎng)老都不成! 張九德欲言又止,最后無奈地嘆了一聲。 他又何嘗不想重歸朝堂,施展自己的才華抱負(fù)? 然而治理河道,又談何容易? 治好了,算不上什么功勞。 治不好的話,一旦出了事就要背鍋。 并且治水耗費巨大,當(dāng)中牽扯到無數(shù)人的利益。 治水是次要的,權(quán)衡各方的利益,才是最為重要,并且比治水還要累。 不光是某個官員的利益,還牽扯到地方的集體利益。 當(dāng)初自己是怎么被罷官的? 哪里是因為閹黨? 而是因為當(dāng)河道總督的時候,觸碰到了很多人、很多地方的利益,結(jié)果被人聯(lián)手趕出朝堂。 上次只是丟官。 自己要是再接下這個燙手的山芋,說不定連身家性命都不保不住。 還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推辭掉! 這時云逍自后堂走了出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