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溫體仁離開清華園。 回去后就開始閉門造車。 熬了一個通宵,整理出了一個吞并朝鮮的方略出來。 第二天一大早。 溫體仁來到文淵閣。 環顧屋內,見劉宇亮的位置空著的,不由得會心一笑。 劉宇亮如今可風光了。 比起主持與建奴和談的時候,還要出名。 地龍閣老! 蛆蟲相爺! 這兩個尊號,要伴隨他終生。 甚至會流傳千古。 這樣的名聲,劉宇亮自然無福消受。 因此一直告病在家,聽說把請辭的折子,都讓人送到遼東御前了。 所以說,當官不能太飄! 瞅瞅咱老溫,凡事聽云真人的,就不會出錯! 李標見溫體仁精神萎靡的樣子,打趣道:“元輔的年紀也不小了,日夜操勞,還得愛惜身子才好啊!” “老夫雖老,雄風猶在……咳咳,說正事。” 溫體仁擺擺手,取出厚厚的一沓紙來。 “老夫寫了一個關于平定朝鮮的章程,請幾位閣老參詳參詳。” 閣臣們看過后,眼睛都亮了起來,紛紛撫掌稱贊。 “元輔大人妙計!” “此計若成,我大明又開疆拓土矣!” “何止開疆拓土?那可是盛唐都不曾有過的豐功偉績!” “元輔妙計,可抵十萬雄兵!” …… 如今內閣的這些輔臣,眼界早就非同以往。 處事的風格,也受某個道士的影響,從以往的迂腐轉向務實。 要是放在以往,別說是用這樣的毒計,就是吞并朝鮮這個主意,就會群起而噴之。 更重要的是,暫緩出兵朝鮮,遏制了武將繼續立功。 并且這是文官的謀劃,最終的潑天大功,自然要歸于文官。 這次滅建奴之戰,文官的臉實在是被打狠了啊! 平定遼東,不光是收復故土,還是滅國的大功。 再要是出兵朝鮮,一鼓作氣消滅建奴殘余。 風頭和功勞,全都被武臣們搶去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