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阿濟格渡過三岔河,一路縱馬飛馳,來到險關鞍山驛堡。 在過關的時候,再次被明軍士兵刁難。 最后還是鎮守鞍山驛堡的明軍守將出面,壓制住下面的軍士,阿濟格這才得以脫身。 阿濟格滿腔憤怒和屈辱。 鞍山驛堡,曾經是大清國的咽喉要塞?。? 如今不僅被明軍占據,昔日被八旗兵當做豬羊一般屠戮的明軍,此時竟然如此囂張跋扈。 “有朝一日,本王定會親領大軍,踏平這鞍山驛堡,將那些明狗殺光屠盡!” 阿濟格指著鞍山驛堡,留下幾句殺氣騰騰的話,然后拍馬而去。 一行來到遼陽,在這里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清晨直奔沈陽。 見到皇太極后,阿濟格將在明國京城,與明國大臣和談的過程,以及沿途所見所聞,一五一十地做了稟報。 皇太極看到和約文本,長長地松了一口氣。 雙方和談的結果,對大清國極為不利,稱之為喪權辱國,也不為過。 大清國不光是要取消國號,皇太極這個皇帝也要退位,改稱大汗。 每年向明國納貢白銀三十萬兩,敬獻滿人女子百人,以及大量人參、貂皮等貴重物品。 撒叉河城以西的科爾沁草原,也都要劃歸大明。 不過對于和約的內容,皇太極并沒當回事。 所謂的和約,不正是用于將來撕毀的嗎? 大清國如今正是要命的時候,不管是什么條件,先答應再說。 等大清國緩過這口氣,這份和約,最終連擦屁股紙都不如。 絕不是什么癡心妄想,更不是白日做夢。 如今的局勢,不能說是對大清國有利吧,最起碼也是看到了希望。 去年冬月,大批滿族老弱病殘,被遷移到朝鮮,使得遼東的糧食壓力頓時大減。 多爾袞也奉旨派兵進入?國。 三千八旗精銳在?國捷報頻傳,幫助豐臣國松,一躍成為割據一方的大名。 從朝鮮到遼東的糧道,也穩定了下來。 大量來自的?國糧食,以及西班牙人提供的物資,源源不斷地轉運到沈陽。 有了糧食、物資,大清國又行了。 頂多再過三年,大清國就能恢復元氣,重振雄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