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崇禎自然不會知道,歷史上的崇禎十一年,劉宇亮當了內閣首輔。 他更不會知道,他親手提拔的這個內閣首輔,實際上是個膽小如鼠、懦弱無能的貨色。 建奴第三次入侵關內,京城戒嚴,崇禎派劉宇亮去巡視三大營和勇衛營。 這貨到軍營走了一趟就開溜了,敷衍了事。 后來巡視到保定,聽說盧象升戰死,建奴大軍將至,這貨嚇得撒丫子就跑。 這種貨色竟然被大侄子器重,委任為內閣首輔,也只能說是有眼無珠。 劉宇亮這次入閣,是云逍在草原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事先并不知情,否則早就一句話給否了。 歷史上的事情,雖然不可能再重演,然而云逍絕對不會容許劉宇亮這樣的貨色留在朝堂。 可又不能平白無故地罷免一位閣臣,大侄子面子上也過不去。 因此云逍把和談的重任交給了劉宇亮,等事后再把這跳梁小丑直接給趕出朝堂。 第二天。 崇禎召集閣臣們議事,正式宣布,派大臣與建奴進行和議。 閣臣們無不大喜過望。 是戰是和,關系到文官集團的群體利益。 陛下終于開口了,收復遼東的潑天大功,就要落在文官的頭上了。 接著閣臣們都眼巴巴地看著崇禎。 主持和談的人選,他們當然都有想法。 一旦和談成功,不費一兵一卒就能收復遼東,功勞有了,聲望也有了,甚至還能在青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這樣的好事情,哪個不趨之若鶩? 可溫體仁沒有張口,其他閣臣也都不好出面去爭。 這幾年,溫體仁不僅屹立不倒,圣眷、威望也日漸增長。 這時候出來爭立功的機會,分明是瞅著他首輔的位置。 這可就把他給得罪死了。 溫體仁卻并沒有主動請纓。 倒不是不想,而是在等崇禎點名,畢竟是內閣首輔,要矜持。 崇禎正欲開口。 一名內閣輔臣咳嗽了一聲,上前奏道:“微臣不才,愿代表朝廷與建奴和議,為收復遼東殫精竭慮。” 正是新晉的閣臣劉宇亮。 溫體仁等人都在心中暗罵,這廝還真是不要臉。 你是個什么東西,也有搶功勞的資格? “既然劉卿主動請纓,那和談之事就交給你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