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崇禎五年,大年三十。 海州(后世的海城市)。 自從去年東江鎮大捷以后,明軍一舉收服遼南,于是海州成了對抗建奴的最前線。 這里距離建奴占據的鞍山驛堡,不足百里。 一年多以來,明軍雖然不曾與建奴有過大規模的交鋒,雙方小規模的戰斗,以及斥候之間的交鋒,卻是從沒有斷過。 今天是大年三十。 雙方像是事先約好了似的,小股的戰斗都不再有了。 就連雙方斥候見了,也都十分自覺地遠遠避開。 下午時分。 海州城內忽然響起急促的點將鼓聲。 東江鎮明軍將領聽到鼓聲,紛紛趕往中軍大帳。 進入大帳,他們驚訝地發現,坐在帥位上的,赫然竟是登萊巡撫盧象升。 登萊巡撫衙門設在登州。 不過盧象升自從就任登萊巡撫之后,就沒有到登州去過幾次,一直留在皮島。 去年收服遼南后,他又將巡撫行轅直接搬到了蓋州。 大過年的,他突然出現在海州前線,莫非是準備跟建奴開戰了? 將領們心里都有些犯嘀咕。 打仗也要選個時候吧,就不能和和美美地過個年再說? 不過無人敢作聲,甚至不敢流露出絲毫不滿之色。 這位盧巡撫,從知府一步跨到巡撫,算是幸進。 可哪怕是東江鎮再怎么驕橫的悍將,甚至當年連袁崇煥都不放在眼里的刺頭,也不得不服,不得不怵。 這位就是文官中的異類。 論陣前殺敵,人家的本事,能跟關云長掰手腕子……要是二人真的能碰到一塊兒,關云長都不一定掰的過他。 沖鋒陷陣的時候,盧巡撫身先士卒,行軍打仗時,又能與士卒同甘共苦。 論治軍,該賞的賞,該罰的罰,治軍能力無人敢置疑。 短短兩年多光景,就將東江鎮這幫烏合之眾,整訓成僅次于關寧軍的強軍。 這樣的巡撫,誰敢不服,誰又不怵? 等所有將佐到齊,盧象升開口道:“本院此行海州,有兩層意思。” “一是奉旨前來勞軍。” “陛下深知東江鎮的將士們辛苦,特意撥了十萬兩銀子,專門用于犒賞諸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