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蘇州。 應天巡撫衙門。 大門前的空曠場地,被人群擠得水泄不通。 附近的街道也全都人,加起來竟是不下萬人。 衙門的大門緊閉,圍墻上、房頂上,眾多兵丁嚴陣以待,劍拔弩張。 這些兵丁雖然都是手持利兵,面臨隨時都會失控的人群,此時也都是如臨大敵,高度緊張。 這樣的場面,已經持續了整整三天。 自古以來,蘇州就是紡織業的發源地,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大明規模最大的絲織中心。 蘇州城內,‘機聲軋軋,子夜不休’。 吳江縣的盛澤,更是全國最大的絲綢產地,僅一鎮之地,年產絲綢就占全國出口總量的四分之一。 幾乎家家戶戶,都與絲織息息相關。 半個月前,各大生絲、絲綢商人,忽然宣布提高生絲價格,卻大幅降低絲綢的收購價。 此時市面上的絲綢價格大跌,原本每匹六錢銀子跌到了三錢,整整縮水了一半,就這絲綢商還不怎么情愿收。 于此同時,蘇州府境內十幾家大型織造作坊,一夜之間全部停工。 其他大小作坊也都紛紛跟著歇業。 由于生絲價錢暴漲,絲綢卻賣不出價,家庭作坊也只能跟著停機。 不計其數的織工因此失業,紛紛找各大絲商、作坊主討要說法。 商人、作坊主們也都很委屈。 他們的理由十分充分,官府的‘退桑還稻’,導致桑葉大幅減產。 沒桑葉就沒法養蠶,沒蠶自然是沒有生絲。 這生意沒法做了,想要說法,去找官府??! 找蘇州知府衙門都沒用,要找,就得找應天巡撫衙門。 在一些人暗中慫恿并組織下,織工們紛紛涌入城中,來到巡撫衙門前。 應天巡撫衙門始終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說法。 若不是巡撫張國維官聲極正,在蘇州府的名望極高,衙門又有兵丁守著,失去理智的織工們早就直接沖擊官府了。 在萬歷年間,蘇州的織工,又不是沒干過這種事。 “蘇州的父老們,請靜一靜,聽我一言!” 一名青年士子來到衙門前的臺階上,手持著一個鐵皮喇叭,朝著人群大聲高呼。 人群漸漸安靜下來。 青年繼續大聲說道:“我叫陳名夏,想必有很多人聽說過我的名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