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關寧錦防線。 這條由孫承宗嘔心瀝血打造的防線,成為大明的牢固屏障。 整個防線,以山海關為后防中堅,寧遠居中,錦州處于最前沿。 因此建奴要攻打關寧錦防線,必先攻錦州。 為了加強防御,明軍又在錦州和寧遠之間,先后建松山、杏山、塔山等小城。 每20里就有一城,形成縱深防御體系。 這條防線,是經受過戰火檢驗的。 努爾哈赤來過。 結果挨了炮,灰溜溜地走了。 皇太極也來過。 他雖然沒挨炮,卻也是無功而返。 這一次,皇太極孤注一擲,親自領兵九萬攻打關寧錦防線。 雖然是賭國運,卻并不代表沒有布局,亂了章法。 皇太極事先經過周密策劃,反復琢磨,最終才制定了作戰計劃。 跟以往歷次攻打關寧錦防線不同,這次皇太極換了戰法。 他派出三萬兵馬,對錦州圍而不攻。 主要兵力放在清除錦州外圍的城堡、要塞上。 首先攻陷錦州最前沿的大凌河城。 在隨后的一個月時間中,又陸續攻占杏山、塔山。 此時皇太極統領重兵,將松山重重圍困。 明軍在錦州與寧遠之間的陸上通道,以及海上通道,已經被完全切斷。 只要攻陷松山,錦州也就成了一座孤城。 建奴的形勢大好,從上至下無不振奮,也變得越發驕狂。 建奴大營。 皇太極正與范文程在御幄之中議事。 這次戰事出奇的順利,皇太極的臉上,卻看不到一絲的喜色。 反倒是眉頭緊皺,憂心忡忡。 原因無他,實在是太順了?。? 順利的讓皇太極,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更加讓皇太極憂心的還不是這個。 此時看似攻城拔寨,勝利在望。 可這完全不是皇太極所想要的??! 他的戰略目標,是圍點打援。 通過圍困錦州,吸引明軍在寧遠的主力,然后設法一舉將其擊潰。 進而攻破寧錦防線,兵鋒直指山海關。 誰知寧遠的孫承宗,竟然一直按兵不動,穩的跟老狗一樣。 并且明國內部,也沒有任何動靜。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