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屋內一片寂靜。 包括崇禎在內,心里都十分清楚,祭祀的這些對象,保佑不了大明。 可這話,卻是萬萬不能說的。 要是傳揚出去,那就是大逆不道,受千夫所指。 這天底下,大概也只有叔父這謫仙,敢于說出這種藐視一切的話來。 云逍接著說道:“能夠為大明平息內亂,抵御外辱的,也只有這些忠烈,他們為什么不能享受最高規格的祭祀?” 溫體仁苦笑道:“陛下那里,是萬萬不會答應的。” 吃人的封建禮教……云逍無奈地搖搖頭。 他意識到一個問題,傳統禮制。 受程朱理學的荼毒,世人的思想被禁錮、扭曲。 先有思想革命,才會有技術上的革命。 要想改變大明,必須改變思想。 以后要走的路,還長著呢! 云逍不再堅持祭祀規格的問題,“那就降一等,改為中祀,然而皇帝必須親祀,否則,就失去了意義,忠烈祠不建也罷。” 溫體仁道:“我會盡力向陛下諫言。” 李邦華將話題轉移開來,“云真人還有什么建言?” “每一位忠烈都要設靈位,并挑選精干軍士捧靈。” “可邀請忠烈家屬當做貴賓,參加此次大典。” “另外,這是一次絕佳的愛國教育,準許百姓到現場觀看。” …… 崇禎聽著聽著,連連點頭。 叔父這是把忠烈祠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啊! 云逍又思索了片刻,接著說道: “制定國旗、國歌,并制定一套完整的升旗儀式。” “大典上要舉行升國旗儀式,以后成為常例,所有重大場合,都要舉行升旗、奏國歌儀式。” “所有衙門,都必須懸掛國旗,力求讓所有大明人,都要認得國旗,會唱國歌。” 其實,大明現在是有國旗的。 隆慶開關以后,對外貿易迅速發展。 大明船只按照國際上的標準懸掛旗幟,以區別于葡萄牙、荷蘭等國船只的國旗,成為事實上的大明國旗。 旗幟由紅日、黃月重疊的圖案和藍底組成。 后來以反清復明為宗旨的洪門,有《大明旗詩》云:“日月旗中第一枝,會合洪英創洪基。為人須要存忠義,不可外頭說是非。” 據說,青天白日旗也是以大明國旗為基礎設計的。 只不過此時的日月旗,沒有得到朝廷認可,更不會有國歌。 “另外,還要設計簡潔的大明軍旗,以及雄壯能夠鼓舞士氣的軍歌,并在大典上舉行授旗儀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