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也難怪就算是行崖道人,說起時,神色間也是難掩傲然。 “前方便是老道修行之處,諸位請隨我來。” 沒有過多停留。 簡單聊了幾句后,行崖便帶著幾人穿過云橋,一路往那座古閣中走去。 閣樓并不算大。 甚至連名號都無。 與青城山上老君閣似乎完全沒有可比性。 但勝在幽隱,遠離喧嘩。 若是山下采藥人或者獵戶誤入此地,怕是都要懷疑是山上神仙所居之地。 帶著幾人進入樓中。 其中簡陋無比,除卻一張石床,就只有一張矮桌,幾道蒲團,然后就是些他所收藏的古書道經,筆墨紙硯以及茶具。 很難想象,這竟然是建福宮住持的居所。 不過…… 若是將他身份換成半步金丹境大真人,此處便可以算得上是神仙洞府。 沒看鷓鴣哨和老洋人師兄弟,眼睛都看直了。 這種好地方。 也就是千年傳承的道門,不然,上哪去尋第二處? 早都被他們祖上占了。 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凡是有名號處,無一例外。 真以為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首先要是名山大川,方才能夠吸引高道隱居自此,修行傳道。 行崖老道自顧自的拿起沸騰的水。 又取出一盒野山茶。 為幾個人各自泡上一杯。 看此處并無童子,或者門人的痕跡,估計平日里修行,也不愿被人打擾。 只是,有幾個人能有這份心境? 就是他陳玉樓,讓他放棄如今的優渥生活,忽然回歸野人一樣的生活,他自問也很難做得到這一步。 真當行走江湖,餐霞飲露就能過活? 就是搬山一脈。 雖然號稱倒斗只求丹珠之物,但上千年來,族人四處尋找雮塵珠下落,不事生產,真以為光靠著那些婦人在村里種幾畝田地就能養活全族之人? 這種話,也就兩三歲的小孩會信。 就如楊方。 從下山開始到如今,算起來已經七八年,四處闖蕩,找人切磋。 兜里沒錢,還能蹦跶? 更別說練武最是耗費銀錢。 誰又知道,他小子拜山尋武之余,不是尋龍倒斗,就是劫富濟貧。 不然別說走遍大江南北,早就餓死在半路上了。 胡思亂想著。 陳玉樓拿起茶盞輕輕抿了一口。 只是…… 茶水一入腹中,竟是迅速化作一股熱流,沿著四肢百脈,使得渾身通透,氣海中靈氣都增長了一絲。 “靈茶?!” 行崖老道口中的野山茶,竟然蘊藏著如此濃郁的靈氣。 即便他,也是第一次遇到。 低頭看去,清亮透徹的茶湯中,茶葉青嫩,猶如雀鳥之舌。 “老真人,這……可是青城雀舌?” 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忍不住挑了挑眉問道。 聞言,行崖道人則是一臉意外。 “道友好眼力,確是丈人峰中所種雀舌?!? 見他確認,陳玉樓總算明白過來。 青城山自古就有道茶名揚天下,陸羽在茶經中就專程記載下了青城山茶,除卻雀舌外,還有片甲、鳥嘴、麥顆以及蟬翼四種。 皆是散茶之最上者。 其中又以雀舌和蟬翼為最。 甚至被歷代奉為絕品。 他也只是在書中看到過,沒想到,今日入觀,竟然還能見到。 聽著兩人的話。 此刻圍爐而坐的剩下四人,哪里還不明白,這看似尋常的所謂野山茶,乃是天下少見的靈物。 當即也不敢遲疑。 一個個捧起茶盞,小心翼翼的品了起來。 隨著茶湯流入腹中。 一行人很快便察覺到身上的變化。 越是境界低微,感受到的變化便越強烈。 尤其是昆侖和楊方,此刻更是覺得腹下三寸處的丹田內,恍如有一座爐子升起,火意流轉,氣息蘊藏。 “看來兩位小友有了機緣?!? “且去樓上,尋一蒲團,自行入定,說不得能夠越過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