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陳玉樓眼睛微微一瞇。
驚異的掃了他一眼。
按理說,時隔數百年,觀山一脈和四派之間,縱是血海深仇,也該漸漸消散了。
至少對他和鷓鴣哨皆是如此。
不過……
這種事終究不能以常理來論。
當年四派,就屬摸金和發丘最為慘淡,毀符破印,一度在江湖上銷聲匿跡,差點破門滅戶。
自東漢末年,天下群雄爭鋒,曹操為了籌措軍資餉銀,特設發丘中郎將與摸金校尉。
發丘中郎將,統領摸金校尉。
身懷發丘天官印,上鑄‘天官賜福、百無禁忌’八個古篆字,乃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神物,號稱一印在手,鬼神皆避。
而且發丘一脈自有傳承,尋龍訣、發丘指、縮骨功,行蹤神秘,身手過人。
至于摸金校尉,則是掛摸金符。
雖然同樣有尋龍訣。
不過發丘尋龍訣是以六十四天卦為根基,而摸金尋龍訣則是以十六字天卦為基礎,兩者之間不可同日而語。
因為身份不同。
發丘傳承更少。
據說一開始,只設立了一正一從兩名發丘中郎將。
世上也就只有兩塊發丘印。
而摸金校尉卻有足足十枚。
大明一朝,觀山太保奉皇命鎮壓四派,毀去一塊發丘印以及七枚摸金符。
讓發丘天官自此絕跡。
摸金校尉也只能隱姓埋名,躲入深山,再不敢在江湖上露面。
反倒是搬山道人,因為只求丹珠之物,觀山太保為朱元璋設計皇陵時,特地避開了這一點,也就不足為慮。
而卸嶺力士本身就是綠林響馬出身。
歷朝歷代都剿之不盡。
要么聚嘯山嶺,要么散布天下。
雖然鎮殺了不少,但其實大都是占山為王的匪寇,并非卸嶺門人。
這么看的話,四派當中,摸金、發丘對觀山太保恨之入骨也就不意外了。
只是……
眼下這事還真不好辦。
時隔數百年不說。
雙方又差了一輩。
若是金算盤前輩還活著,二人之間或許還好冰釋前嫌。
一旁的鷓鴣哨明顯也察覺過來,兩人四目相對,無聲的交流了下,但一時間竟是找不到思路。
至于昆侖和老洋人,這會更是不知如何開口。
“楊方兄弟……怎么忽然問起了這個?”
猶豫了下。
陳玉樓還是旁敲側擊的問了一句。
無論如何,得先搞清楚楊方的態度。
不然,真上了青城山,到時候雙方不說握手言和,萬一大打出手,也不好收場。
似乎感受到了氣氛忽然緊張。
楊方嘴角勾起一絲無奈。
“陳掌柜,別慌,我就是確認下。”
自小跟隨在師傅身邊。
他就經常聽金算盤說起倒斗往事,四派八門,四門八法,搬山卸嶺、摸金發丘、風水方術、尋藥求財。
四派之外,又有四家。
其中重點提到的便是觀山太保。
幼時的他,并不清楚利害關系,只知道以好壞區分,猶記得那時他問師傅觀山太保一脈是好是壞,師傅先是沉默,然后意味深長的說了一句話。
“都是江湖上討飯吃,哪有絕對。”
“只不過形勢所迫,若是當年奉詔入京的是摸金,結局同樣如此。”
因為當時師傅的語氣,說不出的寂寥,給年少的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故而一直記到今日。
等到年紀漸長,行走江湖的時間久了。
再回首,他也愈發能夠理解師傅這句話里的深意了。
倒斗江湖,聽著好像是那么回事,但說到底,不過是一幫尋龍盜骨之輩,上不得臺面,見不得天光。
不說封建皇權,就是如今,他們這些人在真正的大人物面前,同樣抬不起頭。
就是師爺張三鏈子。
一輩子最引以為傲的,不是摸金魁首,而是多年前追隨左宗棠大人入疆平亂,剿殺捻軍,以及鎮壓太平軍的經歷。
至于執掌摸金門,任職昆侖山。
對他而言,不過是傳奇人生中不值一提的一段。
就是他老人家,放在那個時代,也捅不破天。
畢竟學得屠龍術,賣與帝王家,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往今來,誰也無法拒絕的誘惑,光宗耀祖,大興門楣。
何況。
他對那個年代的往事。
幾乎都是從師傅那里聽說。
說深仇大恨未必,頂多就是有些難以接受。
第(1/3)頁